怎样做宝宝才不哭闹、夜惊
健康的宝宝出生后,因身体没有任何不适,他们应该是很安静的,很少哭闹、吃奶正常、睡眠时间长,一般的声响不会惊扰到他们。但有的小宝宝就爱哭闹,睡眠时间短,常常夜惊或有一点儿响动就被惊醒,有的宝宝必须是抱着睡,一放下就哭闹不止。
遇到这些情况,父母应该首先寻找孩子哭闹的原因,是不是没有吃饱,是不是尿布湿了该换,是不是被子裹得太紧,是不是穿得过多宝宝热了,是不是穿得过少冻着宝宝了,还是宝宝发热、肚子痛了等原因,但以上情况只是偶尔出现,多数情况下宝宝都应该是安静的。
如果父母已经排除了以上各种原因后宝宝还是哭闹,那么就说明你的小宝宝可能是一个气血两亏、先天不足的孩子,责任多在妈妈身上。或是母亲的身体虚弱、气血两亏,或是在怀孕期间妊娠反应明显,持续时间长,或是孕妇挑食严重,或是母亲本身就有慢性病造成在孕期的营养不良,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身体状况。这类先天不足的孩子,首先尽量要用母乳喂养,再每天吃两次固元膏,一次一勺,就能让自己的身体很快复原,而且母乳的质量也会很快改善。小宝宝吃了高质量的母乳,身体内部随即会发生变化,一般也就2~3天,你就会发现小宝宝比以前明显的安静了,睡得踏实了,睡眠的时间长了,有一点儿轻微响动也不会惊醒宝宝了。
另外,这类母亲不能吃泻气的食物,白萝卜、山楂、菊花菜、胡萝卜要少吃,同时不做腿、脚的按摩,以防泻气。
哺乳期的妈妈做什么,宝宝才不吐奶
宝宝吐奶,多是由于喂奶不当而出现漾奶,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用奶瓶喂奶的孩子身上。所以,用奶瓶喂奶时,家长要注意橡皮奶嘴的眼儿不要扎得过大,防止孩子吸奶过急引起呛奶。眼儿扎好后,在奶瓶中放入水,试着倒一下,水是一滴一滴往下淌,说明正好,如果奶瓶往下一倒,水是一条直线流下来的,说明奶嘴的眼儿扎大了。还有,喂奶时奶瓶里的奶水应该充满奶嘴,不能让孩子把空气一起吃进胃里,那样也容易漾奶。给孩子喂过奶后最好将孩子抱起,让孩子趴在你的肩头,轻轻地给孩子拍拍背,让孩子打出几个“饱嗝儿”,过一会儿再放回床上。
如果母乳喂养的孩子也吐奶,那么多数是孩子胃肠有寒造成的,这个寒来自于两个方面:
(1)外界受的寒。如果小宝宝因盖被和穿衣不合适而冻着了,就会发生吐奶。解决方法有二:一是及时为孩子增添衣服;二是用一片生姜煮水给小宝宝喝,一次几口,一天多喂几次。
(2)吃进去的食物寒凉。如果宝宝出生时就吐奶,则说明宝宝在母体内受了寒凉,是母亲在怀孕期间吃了太多寒凉食物造成的。这时若是母乳喂养,母亲的饮食习惯必须改,停掉所有的寒凉食物。孩子吐奶频繁时,母亲要看看自己的舌苔,如果舌苔发白,就连喝两三顿的生姜红糖水,多吃温热属性的鳝鱼、牛肉、虾,很快宝宝吐奶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少。
如果宝宝不是出生后就吐奶,而是过了一段时间才出现吐奶的现象,那么就要从两方面找原因。一是母亲吃的食物中有寒凉的东西了,母亲要及时停掉寒凉的食物;二是给宝宝添加的食物中有寒凉的东西,最有可能的是果汁和菜汁。如果没有添加果汁和菜汁,那就是某种牌子的鲜奶或奶粉宝宝不适应,换一种牌子试试。同时还可用生姜煮水给宝宝喝,既祛寒、暖胃,又止吐奶。
哺乳期的妈妈做什么,才能治好黄疸重的宝宝
新生宝宝的黄疸大致包括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及溶血性黄疸等类型。生理性黄疸颜色较浅,一般在宝宝出生后的3~5天出现,7~10天即可消失,不影响宝宝的体温、体重、食欲及大小便。
病理性黄疸多数是小宝宝患上了脐炎、脓疮疹及其他疾病而引起的黄疸,溶血性黄疸是因母婴血型不和而出现的黄疸,这两种黄疸并不常见,都需要在医院进行治疗。常见的、迟迟不退的是母乳性黄疸,对宝宝没有特殊的影响,只是持续时间较长,可达两个月左右,停止母乳喂养后,黄疸自然消退。其实只要母亲改变饮食习惯,小宝宝的黄疸是会很快退去的。
中医认为,黄疸病是由于孩子体内寒湿阻滞,使胆汁排泄不畅,溢于肌肤造成的。孩子体内的寒湿全来自母亲,只要是母亲怀孕期间吃了太多的寒凉食物,宝宝出生后多数会得黄疸病,当然母亲只要及时停掉寒凉的食物,只吃性平、性温的东西,多服催奶食疗方,并隔天用艾叶水泡脚发汗祛寒,连泡3次,及时祛除身体的寒湿,孩子不吃寒凉的母乳,黄疸自会慢慢消退。还可以用一根清艾条在小宝宝的肚脐及周围熏10分钟,一天一次,也能帮助小宝宝祛寒、祛湿、退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