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消化器官的特点
从总体看,婴儿消化器官的构造、发育和机能都不完善,仅婴儿又需从食物中得到大量的营养物质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了解婴儿的消化器官有哪些特点,有助于掌握合理的喂养。
婴儿口腔颊部脂肪垫发达,舌短而宽,有利于吸吮动作,吞咽乳汁。但新生儿口腔的粘膜非常细嫩,血管丰富,容易受伤,且唾液腺细胞不太发达,唾液分泌很少。口腔粘膜比较干燥,对细菌和微生物繁殖有利,如牛奶或饮料过热等,局部刺激容易受伤和感染。奶瓶或橡皮乳头消毒不严,口腔不洁或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均易发生口腔粘膜的炎症。
婴儿胃呈水平位,上部与食管相接处的肌肉发育较差,关闭不紧;而胃下部与十二指肠相接处的肌肉发育良好。紧张度较高,容易引起痉挛。这就是婴儿在吸饱乳汁后,容易溢奶的原因。足月新生儿胃容量很小,约为30-60毫升,1-3个月为90-150毫升,所以过量喂哺易引起呕吐。另外,食管与气管相邻而食管的肌层发育不全,管壁柔软,易受器官的影响。因此,每当小儿伤风咳嗽时,振动食管,也易引起呕吐;而且在咽喉部极易将胃内食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
婴儿胃排空的时间因食物种类而异,水为1-1.5小时,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在安排婴儿喂哺次数及间隔时,应考虑这些特点。婴儿肠管表面吸收面积大,肠粘膜发育良好,也较细嫩富有血液,有利于营养素的吸收。但1岁以内婴儿容易发生肠功能紊乱,喂养稍有不当,如喂食过多、过少,不定时,过早喂淀粉食品,摄入过多脂肪,适逢感冒、受寒等情况时,即可引起呕吐,腹泻。
3个月以内小儿肠内淀粉酶的分泌量少,且活力低下,因此不宜过早喂淀粉类食物。如需提早喂淀粉类食品,也需注意量宜少,并只能作为辅助食品使用,不能作为主食。个别婴儿体内缺乏某种消化酶,如乳糖酶,不能耐受牛奶等乳类食品,喂后要发生腹泻,此时只好改用其他代乳食品。
在喂养过程中,父母需掌握婴儿的这些特点,才能既满足婴儿的营养需要,又符合消化器官及其功能的发育情况,达到合理喂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