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剥夺宝宝的“被哺乳权”
在愈演愈烈的“生育高峰”背后,除了月嫂,还有一个群体的声音,是人们极少去关注的,那就是来自婴儿们的呼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官员张亚丽女士,目前正致力于在国内推行一项名为“家庭教育与性别平等”的国际合作项目,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新诞生的婴儿,既是这场“生育高峰”中的主体,同时又是毋庸置疑的“弱势群体”,因为他们最重要的权利之一———
被哺乳权,往往会被父母等闲置之。
“大家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随着婴儿潮的到来,国内外各种品牌的奶粉广告,在这一两年当中的投放量大大增加,而大多数的奶粉广告都在宣扬吃奶粉会让婴儿更健康,更聪明,家长们往往都信以为真,花大价钱购买最贵最高档的奶粉喂孩子。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忍不住告诉这些家长:牛奶是小牛的最佳食品,人类的孩子最好还是吃母乳!”张亚丽的这种说法,代表了国际上众多育儿专家和社会学者们的共识,在他们看来,有一些力量,打着“爱的名义”,共同剥夺了孩子们的被哺乳权。数据显示,我国0至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只有67%,在大中城市则更低,离《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的将母乳喂养率提高至85%的目标相差很远。
新妈妈自身错误观念导致“母乳缺席”
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上海,当张亚丽在发言中呼吁“母乳喂养最好持续到孩子两岁”时,总能听到底下所有女性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但是张亚丽却说,“母乳喂养到两岁”是联合国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八大国际机构的共同建议,并且已经在联合国女性工作人员中得到贯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上海,能坚持母乳喂养两年的女性寥寥无几,妈妈们的理由大致可以归为三种:认为母乳喂养会有损身材,认为半年后的奶水“已经没什么营养了”,或者因工作或其他原因无法坚持母乳喂养。张亚丽说,这前两种理由,其实都是妈妈们的错误观念。
母乳喂养会有损身材吗?在一定时间内来说,是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母乳喂养会大大促进母婴健康。很多女性都没有意识到,母乳喂养的直接受益者,除了婴儿,还有妈妈自己。为了母乳喂养,妈妈们会格外关注自己的饮食,忌烟忌酒,不吃不健康食品,很少生病,这本身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母乳喂养过的女性,得乳腺癌的几率,大大低于没有生育或母乳喂养经历的女性。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沈坤炜教授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乳房有如植物,经历春华秋实、花开花谢的全部过程,才会让它生长得更为健康,而生育和哺乳,就是乳房的花开花谢,会促进乳房的自我调节,增强乳房的免疫能力。所以说,有生育经历,尤其是多次生育经历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远小于未生育过的女性。我国目前提倡独生子女制度,女性没有多次生育的机会,但坚持母乳喂养,也会让亲子双方受益。”
至于母乳“越喂越没有营养”,也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专家们的建议是:可以用纯母乳喂养半年,按需喂养,而不是按时喂养;然后按照实际情况添加水、果汁、奶粉作为补充。
奶粉生产商制造“奶粉胜于母乳”的假象
在这场“婴儿潮”中笑得最开心的,当属婴幼儿产品的生产厂家。一个最明显的事实是,国内外各种品牌的奶粉、纸尿裤、婴儿护理用品等的生产商,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广告投放力度。我们经常会在电视里看到类似的奶粉广告———天真可爱的婴儿叼着奶嘴津津有味地吮吸,爱因斯坦的大脑扫描图不时出现,年轻漂亮的母亲在一边激情洋溢地介绍说“孩子喝某某奶粉,妈妈放心”或者“某某奶粉,帮助孩子智力发育”。这些打着“爱的名义”的奶粉广告,频繁轰炸着年轻父母们原本就不坚定的心理防线,“好的奶粉比母乳更有营养”,成为他们结束母乳喂养的常见理由。
但是,张亚丽却告诉记者,有相当数量的奶粉广告,其实都是有违《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准则》的。“如果大家可以对比同一奶粉品牌在美国和中国不同电视广告的话,就会发现,中国的奶粉广告要赤裸裸得多,它给年轻父母造成这样一种错觉:人工配置的奶粉要好过天然母乳,而事实恰恰相反。就像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现在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全天然绿色蔬菜一样,天然的东西,像母乳,才是婴儿最好的食品。只要妈妈身体条件允许,就应该坚持母乳喂养。”
另外,某些变相的奶粉广告和促销手段,也应该引起年轻父母们的警惕。比如,很多奶粉生产商印制了大量宣传品,摆放在医院儿科门诊和产科门诊、商场的奶粉货架或刊登在女性杂志上。这些宣传材料貌似请有关专家介绍育儿知识,实则为推销产品。有些厂商在医院和商场内向年轻妈妈们发放免费样品,还直接打电话给新生婴儿的家庭进行推销或介绍所谓的喂养知识,这些商业信息,都强烈地影响着母亲对孩子喂养方式的选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产科医生还告诉记者,前几年,奶粉促销人员可以很方便地进入医院,发放免费样品,有些妈妈随后在给婴儿喂养这些样品后发现,婴儿会对某种奶粉产生依赖心理。“我们不能小看婴儿的辨别能力,他可以很轻易地区分出妈妈和其他人体味的不同,也有可能鉴别出自己更熟悉的奶粉味道。”
社会环境母乳喂养不应成为“累赘”
张亚丽同时指出,实现成功的母乳喂养,从来都不是母亲和孩子两个人的“二重唱”,而是家庭、社区、用人单位等各方面的“大合唱”,比如母亲需要充分的产假和哺乳时间,不能因为工作原因单方面剥夺孩子的被哺乳权。联合国儿基会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两年”的观念,所以联合国的女工作人员都从中受益,张亚丽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就是到两周岁才彻底断奶的。“我办公室的隔壁就有哺乳室,我可以把孩子带到单位来喂奶。在孩子两周岁之前,我可以带孩子一起出差,单位可以报销机票,还有生活补贴。”
可惜,联合国儿基金会给哺乳期妈妈的待遇,不是每个妈妈都可以享受到的。在工作单位之外,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公共场所都未设专门的哺乳室。前不久上海市妇联提议在公共场所增设育婴室,就引起很多女性的共鸣。这一提议,源自妇联收到的一封年轻妈妈来信。她在带孩子出门时,孩子哭个不停,并且拒绝喝奶粉,但这位妈妈也实在不好意思当众撩起衣襟来喂奶。张亚丽还提到另外一个细节:婴儿出行时要带的行李往往比大人都多,但购买婴儿机票(供0-2岁婴儿,价格较全价儿童票和成人票低)之后,却发现国内航班规定“持婴儿机票的旅客无免费交运行李额”,她只得支付超重行李费用。与此相比,欧美航空公司对婴儿的待遇要优惠得多。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妈妈们的声音正在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比如很多新建公共场所在已确定增加女厕所蹲位的同时,也将育婴室列入考虑范围;而在虹桥机场的女厕所内,很多小间都增加了放置婴儿的专用固定座椅,以方便带小孩的妈妈。
国际动态母乳喂养是一场“文化变革”
在诸如联合国儿基会等组织的大力呼吁下,母乳喂养现在已经在全世界形成一种趋势。英国目前只有两成左右的母亲坚持在孩子出生半年内亲自喂养,是欧洲母乳喂养率最低的国家,铺天盖地的奶粉广告更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健康保护组织向英国食品标准署提交的调查报告指出:大部分婴幼儿奶粉的广告词,都试图让民众相信婴幼儿奶粉或牛奶比母乳营养价值更高,更有利于儿童成长,而这绝对是错误的。英国食品标准署日前宣布,从今年4月1日开始,婴幼儿奶粉和奶制品生产商必须更换包装和广告,不得出现如“奶粉中的营养成分可以代替母乳”、“帮助儿童成长和提高免疫力”等广告词。英国贸易标准委员会成员柏里说:“这次,英国政府的举动是为了鼓励人们重新认识母乳喂养,因为它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健康的。有大量研究显示,母乳对刚出生3―6个月的婴儿发育,尤其是脑部发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在美国,“母乳喂养认知运动”一直不遗余力地鼓励妈妈们勇敢担负起哺乳婴儿的义务。女发言人温特表示,现在提倡母乳喂养,实际上是一场“文化变革”。因为在人类大部分历史上,母亲都是亲自喂养婴儿的;直到19世纪,富有的家庭可以雇佣一名奶妈喂养婴儿;20世纪初,奶粉流行。到了今天,人们开始向传统回归,对奶粉的“人工科技”产生反感,再加上宣传力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美国妈妈选择母乳喂养至少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