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抗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居首

网络 2009-06-23 16:49:47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近日,北京市药监局公布了2008年本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其中抗生素类药品、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和抗肿瘤药分别位居不良反应涉及药品的前三位。

  去年全市共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3562份,同比增长19%,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907份。

  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张黎明介绍,按药品分类,本次不良反应报告共累计涉及化学药品14080例次,占86.09%;中药累计2153例次,占13.16%;生物制品120例次,占0.74%。“不论从报告表绝对数量还是构成比来看,抗肿瘤药的报表数量增长明显,这与抗癌新药在全球同步上市有关。”

  在化学药品中,不良反应排在前10位的药品分别是左氧氟沙星、索拉非尼、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呋辛、加替沙星、头孢哌酮、阿莫西林、依替米星、莫西沙星,几乎全部为抗生素类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连续5年报告表数量位居首位,占到每年报告表总数的10%左右。

  “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居不下,与其临床使用频次高不无关系。”张黎明分析,从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特点来看,虽多为已知轻度不良反应,但抗生素使用不当可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损害重要脏器,尤其很容易伤害或者潜在伤害儿童体内器官。长期应用可诱导细菌耐药,引起体内正常菌群失调,造成严重的二重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当务之急,要提高临床医生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视程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同时要密切关注临床常用抗生素药的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记者了解到,药品不良反应累及损害器官系统位于前3位的依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1.74%;胃肠系统损害,占17.37%;全身性损害,占13.05%。本次不良反应报告共涉及465种临床表现,其中皮疹排在首位,其次为恶心、头晕、呕吐、心悸、瘙痒等,肝功异常排在第13位,过敏性休克排在第20位。

  目前,不良反应的预后总体较好,36.6%的患者恢复正常,61.9%的患者在报告时或者跟踪时已好转,0.7%的患者有后遗症,0.4%的患者因为不良事件死亡。死亡主要集中在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衰竭。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