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后护理是关键
剖宫是产科最大的手术,即在小腹部作一条长10厘米的切口,打开腹腔,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然后层层缝合。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又和藏有细菌的阴道相通连,所以,很容易产生并发症和后遗症。而做好术后护理是产妇顺利康复的关键。
剖宫产的产后护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饮食
术后头6小时,因麻醉药药效尚存,全身反应低下,为避免引起呛咳、呕吐等,应暂时禁食,若产妇确实口渴,可间隔一定时间喂半调羹水。术后6小时,可进食流食,如熬得很浓的鸡、鸭、鱼、骨头汤等。肠道未排气以前一般不吃易产气的牛奶、糖水等,避免肠胀气,饮橙汁和多活动可促进排气。肠道排气后1~2天内,进食半流食,如蒸蛋羹、稀饭、面条、馒头等。一般术后第3~4天,即可进食普通饮食。术后产妇因伤口疼痛、虚弱、用药等原因食欲较差,故饮食上宜营养、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
二、心理
产妇在产后住院期间的行为与态度可分为两个时期:
1、接受期:分娩后的前3天,产妇表现出十分依赖的特性,显得很疲倦,易睡着,喜欢谈过去的事情,尤其关于分娩过程各项细节。其注意力只集中在自己,显得依赖并且指使别人,希望人家能够满足她的需求,也常常抱怨,需要别人的指引,非常注重食物及婴儿的饮食,情绪较为欣快和被动。
2、依赖-独立期:时间是自产后第3天至第10天,在这段时间,产妇显得活跃,可能会有睡眠不足的现象,对目前的事务较为关切,并且开始注意周围的人际关系,包括家人、朋友,显出独立的个性,并且主动地参与活动,做起事情也较有条理,注意力集中在母亲职责的学习以及自己身体功能的恢复,情绪上显得焦虑、不平静和不耐烦。
另外,由于产妇产后期必须面临许多的压力情境,如身体心理和生理的改变、潜意识的内在冲突和为人母所需的情绪重整等等,加上家庭关系的改变、经济需求增加,这些压力常常致使产妇出现产后忧郁症。作为丈夫及家人应该从语言和行动上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和产妇交流,帮助她度过一生中最为艰难而重要的时期。
三、疼痛
术后24小时内伤口疼痛明显,家属应与产妇多交谈,尽量分散她的注意力不使其注意力集中在伤口疼痛的感受上。若疼痛难忍可考虑使用镇痛泵,持续微量给药镇痛。产后部分产妇可有子宫收缩阵痛,2~3天自然会消失。
四、活动
术后6小时,即可在床上左右移动或翻身。术后24小时,即可试着下床活动,活动量由小到大至恢复正常。通常第一次下床会有低血压现象出现,俗称发黑眼晕,应特别注意。在病情允许下,应鼓励、督促产妇早下床、多活动。
五、小便
术中留置的尿管,一般24小时后拔掉。拔除尿管后应在4~6小时内自行解第一次小便,如果尿不出或小便解不尽,应和医生联系。
六、避孕
房事一般于产后42天、恶露完全干净后3天开始。初期宜用避孕套,产后3个月去原手术医院放环。因为一旦受3作人工流产时,特别危险。
七、注意体温
停用抗生素后可能出现低热,这常是生殖道炎症的早期表现。如超过37.4摄氏度,则不宜强行出院;无低热出院者,回家1周内,最好每天下午测体温一次,以便及早发现低热,及时处理。
八、注意经阴伤口疼痛
当伤口部位的子宫内摸异位症时,经期伤口持续胀痛,且一月比一月严重,稍后自可出现硬块。一旦出现此类症状,应及时去原医院就诊。
小贴士:
近年来国内临床观察发现,产妇剖宫产后配合口服中药有利于早日康复。
基本方是太子参、花粉、麦冬、黄精各15克,香附、川朴、元胡各10克,陈皮6克(后下),大黄10克,水煎2次合匀,1日1剂分2次服;手术后6小时服用第1次,24小时肛门未排气者再服1剂。经过对240例初产妇观察结果表明,术后服用中药能促进肛门早期排气,较快恢复肠蠕动,而且在麻醉作用消失后不需使用止痛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