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果真有孟姜女真人吗
孟姜女传说以故事、歌谣、诗文、戏曲等多种形式在我国广大地区内流传,有着久远的历史,几乎家喻户晓。它与《白蛇传》、《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向被称为中国的四大民间传说。
相传孟姜女为秦时人,因丈夫范喜良被迫修筑长城,便万里送寒衣,哭于城下,城为之崩,而丈夫尸骨被发现。孟姜女面对面与秦始皇作斗争,后投水而死。这一故事,集中反映了民间传说中忠于爱情、反抗暴政的妇女形象。
孟姜女故事最早见于唐代的《同贤记》,一般认为,故事可能是由《左传》所载春秋时“杞梁之妻”哭夫崩城故事演化而成,后来以多种文艺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
在我国学术界,最早开始研究孟姜女故事并取得卓越成就的,当首推顾颉刚先生。他用研究历史学的精神和方法来从事民间文学的研究,写了3万多字关于孟姜女的文章。他的《孟姜女故事研究》一文的发表,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不失为研究孟姜女故事的重要论著。钟敬文先生说:“顾先生对孟姜女故事的研究,是‘五四’运动后我国新学术(新民间文艺学)上的一颗明珠。”
顾颉刚以为,孟姜女故事“最早见的,是《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传说,齐将杞梁在莒国战死;齐侯回来,在郊中遇见杞梁之妻,使吊之。她以为郊中不是吊丧的地方,把他却去。因此,齐侯到他家吊了。”因此,顾先生以为:“孟姜女即《左传》上的‘杞梁之妻’。”而唐代以来孟姜女故事是春秋时代杞梁之妻故事嬗变而来的。从那以后,顾先生曾提出要写一本《孟姜女故事考》来结束这一工作。数十年来,他搜集到成百万字的资料,为写好文章作准备,可惜后来这个愿望未能实现。
不少学者同意顾先生的上述论点。例如钟敬文先生就认为:“民间传说,是民间文学(口头文学)的一种形式。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变化,正是这种文学的重要特点。”“孟姜女这个故事,流传了2000多年,传播地区几乎遍全国,它的变化多姿是必然的。”“孟姜女传说,由原来的齐国杞梁之妻,逐渐演变,到了隋唐之前,急剧转变为孟姜女哭倒埋夫尸的万里长城,正是口头文学这种规律的表现。”“有些学者颇怀疑顾先生关于唐代以来孟姜女故事是由春秋时代的杞梁妻故事嬗变而来的判断。关于这点,我倒是同意顾先生的结论的。理由说起来话长,只好待将来有机会时去论述。”钟先生以为,顾先生早期对孟姜女故事的研究,“虽然从今天看去,它不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但它像一株大树,尽管有虫伤败叶,乃至枯株,却并不妨碍它的整体的价值。”(见《孟姜女故事论文集》)列守华先生则以为;“孟姜女故事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关于把梁妻善哭和哭倒城墙的传说,属于它的原始形态。《同贤记》中所记孟姜女万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情节,是它的基本形态。孟姜女与秦始皇面对面斗争,是它的完成形态。”(同上书)
有的学者不同意顾先生关于唐代以来孟姜女故事是由春秋时杞梁之妻演化而来的说法。
中国学者路工认为,杞梁妻和孟姜女哭倒长城这两个故事在内容上根本不同,其主人公也有许多差异。“我们没有理由说孟姜女故事是从《左传》的杞梁故事发展来的。我们知道形成孟姜女故事的主要原因,是人民经历了劳役的痛苦。长城从春秋战国到明代,一直不停止的修建增补,所以每一朝里民间都可能产生像孟姜女这样的故事。”孟姜女故事“是经过千万人民集体创作的。”“所以我们研究的时候,不能机械地拿历史上的人物、事实,对照传说故事中的人物、事实,以证明‘真实不真实’。”(见《孟姜女万里寻夫集》)
日本学者饭仓昭平一方面承认“孟姜女故事最早的根据见于情秋左氏传》杞梁之妻”。(载《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报》第25号),但这位学者与顾先生的见解不同。他认为把梁妻的传说与孟姜女教事不同,后者在大前与唐之间才最终形成。六朝在佛教影响下所产生的志怪小说对孟姜女传说有很大的影响,这位学者与顾颉刚等见解的最大不同,是他指出这一传说有“北方说”与“南方说”之分。“北方说”指的是敦煌发现的有关资料,“南方说”指的是与唐代《同贤记)相类的作品。(《关于孟姜女》,载1958年8月日本《文学》杂志)
苏联汉学家鲍·李福清在1961年出版的《万里长城的传说与中国民间文学的体裁问题》一书中指出:“顾颉刚在分析各种有关孟姜女的作品时,并没有把民间文学创作与人民的生活联系起来。”“顾颉刚认为孟姜女传说起源于古籍资料,这一结论是不能令人同意的。”“孟姜女传说事实上是在民间产生的,后来才笔之于书,而由于各种具体的历史条件,它的情节才发生了变化。”“孟姜女传说的记录最早见于唐代的《问贤记》(此书估计是七世纪末到八世纪初的作品)。”“可以认为,孟姜女传说与武士杞梁之妻的传说无关。”关于李福清对孟姜女传说的看法,钟敬文先生曾有过一段解释。他说:“两个月前(指1981年10月),见到来我国访问的苏联汉学家李福清博士,我告诉他关于顾先生论断的我的看法。他说他写作那篇孟姜女论文时,年纪很轻(现在也不过49岁),意思是对问题考虑可能不够周全。看来,他并不坚持他早年的意见。”(见《孟姜女故事论文集》)
孟姜女故事以多种文艺形式在我国广为流传,并为中外学术界所注目,它是我国民间文学的珍品,我们应当从各个方面对它作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