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指导幼儿游戏节奏的反思(2)
反思一:
要把握好指导的节奏,要求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新《纲要》中指出:“以幼儿发展为本”。要求教师从幼儿的发展规律中了解“学”,在引导幼儿的发展中把握“教”。以“假如我是孩子”的心态体现幼儿可能的兴趣与需求,不要仅仅从“我想怎么教”来设计活动;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敏感地觉察到幼儿真正的兴趣、需求是什么,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目标以及步骤。否则幼儿的兴趣被压制,久而久之将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我没有敏锐地把握住当时幼儿的兴趣所在,只从自己的教学目标出发,硬生生把幼儿的游戏兴趣扼杀了。结果我的“教”让幼儿变得被动,让幼儿变得“厌学”。所以当教师为这般教学效果而欣喜和得意时,是否想到:幼儿的某一方面的发展或表面的获得是以幼儿其他方面发展的牺牲为代价的。
反思二:
要把握好指导节奏,要求教师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适度介入。以幼儿的“学习”的速度为标尺定出自己“教”的速度,而且还要适应每个幼儿接受的速度,因为不同的幼儿,接受的速度是不同的。教师不要拽着幼儿的手,生拉硬拽地强迫幼儿跟着自己“跑”。必须了解每个幼儿发展上的差异,因人而易,有的放矢。那么,对刘新宇的表现教师就应该运用与其他幼儿不同的指导策略,而不应该要求他也像其他幼儿一样说出许多方法,只要他能在这次游戏中有感受,有一点的收获,有快乐的体验就足够了,否则会有欲速则不达的结果。
反思三:
要把握好指导节奏,要求教师给幼儿空间去探索、思考,要提供条件,鼓励支持幼儿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想法。要允许幼儿“出错”,不要急于用成人认为“正确的”方法或观点去框住幼儿的头脑。要遵循新《纲要》中引导幼儿发展的规律性原则。以发展的趋势去关注幼儿小步递进的过程。使幼儿的认识从幼稚到逐步成熟、从不完善的理解到逐步接近正确的认识。变“授人以鱼”为“教人以渔”。在给幼儿空间的同时还必须给幼儿内化的时间,把幼儿的学习看作是一个发生在内部的、需要一定时间的渐进的过程。幼儿的理解发生在活动过程中,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重复。因此,不要指望幼儿可以通过一次活动就可以真正理解。人的经验是主动建构的产物,但建构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否则会发生“有教无学”的现象,教师把学习看成了传递的过程而不是建构的过程,我没有留给幼儿思考、探索的时间,而是想以一连串的提问就希望幼儿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产生了的急于求成的错误思想,违背了幼儿发展的规律。
自以为幼儿学会了,而实际上教师只是完成了“教”。
总之,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可以“教”很多东西,包括游戏本身的技能也可以用多种方式方法来“教”。教育实践中的游戏是愉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是教师与幼儿教与玩的互动。在游戏过程中的指导是教师利用游戏教育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职责,而保证游戏指导的科学性、合理性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指导游戏需要教师对幼儿的尊重、理解与包容,需要教师有一颗容细心、耐心的“童心”,更需要教师具有“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