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戏走进幼儿园
福建安溪实验幼儿园 王素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结合我县的地方特色与本园实际,为挖掘本土音乐教育资源、弘扬家乡文化特色,培养幼儿对地方音乐的初步了解与兴趣,让幼儿接受戏曲文化的熏陶,我选择了“高甲戏”这一古老文化。“闽南安溪高甲戏,一夜倾倒北京城”,蜚声中外的高甲戏,其优美的唱腔、卡通样的风味、高超的表演,精湛的技艺,深深地吸引了天真浪漫的孩子们。在省级“审美与快乐”式音乐课题组的指导下,我大胆地进行了在幼儿园开展“高甲戏”活动的尝试。
一、选材生活化、本土化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所选编的教育内容应是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这是当前幼儿园课程回归生活和关注本土文化的课改方向。只有建立在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的课程学习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高质量的参与,获得有意义的经验。安溪高甲戏在全国富有盛名,尤其是舞台上丑角的表演更是好评如潮。观看和欣赏高甲戏是安溪人文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高甲戏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那些旋律简单、形象鲜明、贴近生活、易于理解高甲戏都是很好的素材。越是具有趣味性、游戏性的教材,越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学起来更会主动、积极。如:从《老鼠嫁女》、《群丑献艺》、《玉珠串》等戏剧中,精挑细裁出符合孩子们接受能力的“丑老鼠”、“献丑歌”、“送珠”、以及服饰、脸谱、民间器乐等主要内容,并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多个主题活动。而且每个主题的选择都是幼儿需要的,能整合各个领域,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
二、教育资源整合化、游戏化
我们课题组带着幼儿走进高甲剧团、安溪艺校;走进社区,观看高甲戏演出。并鼓励家长及高甲剧团人员走进幼儿园,走进课堂,参与到活动中,让幼儿身临其境,营造主动学习的气氛,一同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如:为了让幼儿更深刻地了解丑角的主要特征以及一般的表演技巧,在高甲剧团的配合下,我们邀请剧团的男女丑角演员各一名,参与“戏曲歌舞《群丑献艺》”活动。幼儿平时只能看到电视、录像、图片、舞台上的高甲戏表演,当演员亲自来到孩子们的中间,孩子们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兴奋。见到演员出场,激动万分,摸摸戏服、擦擦戏鞋,瞧瞧脸谱,“咦,怎么这么奇怪!”有些平时不易察觉的“丑角”特征和微妙动作,都能很快被幼儿发现,从而增进了幼儿的直接体验,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愿望。另外,我还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发挥家长的业余爱好,经常邀请家长与幼儿一同观看电视上、舞台上的高甲戏演出,并与幼儿一起模仿高甲戏某一角色的表情、动作,学唱一、两句主要唱腔,时时为幼儿创设富有“高甲戏”特色的学习气氛,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此外,我们课题组还尝试着将高甲戏活动融进幼儿园的游戏中,让高甲戏活动变成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如:通过欣赏《老鼠嫁女》活动,我们设计了戏剧游戏——“抬花轿”,幼儿随着高甲戏音乐,扮演小老鼠,走着八字步,抬着大花轿,走街窜巷,其乐无穷。一节活动下来,孩子们都意犹未尽,觉得时间太短了,他们围着我跳着说:“不,我们还要再来一次!”如此游戏,不但提高了幼儿对“高甲戏”活动的兴趣,又在游戏中发挥幼儿的自我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极大地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要。
三、幼儿活动主体化、积极化
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主题活动中通过参观、访问、游戏、探索,把自己所获得的新经验以图画、图表、游戏、故事、制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表达,并与同伴共同分享。如在“傀儡丑”探索活动中,幼儿在探索制作傀儡丑的面部表情时,经过认真观察,他们能很仔细地画出来。为了尊重孩子们这种内心语言的表达方式,我积极地为他们提供材料,准备工具。并与幼儿一起布置高甲戏“傀儡丑”展览台,供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收集到的实物、照片、图片等。幼儿看见自己的探索成果,总是情不自禁地向同伴、教师、家长介绍,与大家交流,分享他的成功秘诀与快乐。而我们在整个活动中,注意记录幼儿在探索中的表现,组织幼儿在小组、集体活动中开展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保存、整理幼儿的作品,记载活动的全过程,及时反思总结,为下一个活动方案做精心准备。
总之,大胆地进行“高甲戏”主题活动的尝试,不仅使音乐教育贴近幼儿生活、回归生活,充分利用家乡的有利资源,更增强了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的“一切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把教育与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教育理念,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