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民间游戏中成长(2)
其次在民间游戏可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因为民间游戏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孩子在游戏中相互交往让他们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丑恶的,如有一种是带有表演性质的“种瓜”游戏:请一位孩子来当种瓜人,一位孩子来当小偷,其他孩子牵成圆并蹲在那儿当“西瓜”,在游戏中通过种瓜人辛勤的浇水、施肥、拨草等步骤和扮瓜者的表演,了解了西瓜长大的过程,并通过游戏中小偷偷瓜——打小偷的表演过程,可培养孩子辩别是非的能力,引发他们乐善的意识,而且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表演能力不仅得到提高,同时还能增进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另外,孩子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中心,以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行为。因为每个民间游戏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而它又是每个孩子必须遵守的。游戏的趣味性对孩子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他们从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孩子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游戏“锤子、剪刀、布”,它的规则是,孩子们可两两相对边念儿歌边用手势或脚势动作来进行,若输了要接受刮鼻子之类的小惩罚或让赢的孩子先进行游戏等,但是有些自我中心强的孩子难以遵守就会耍赖,可这样又会引起同伴们的不满,没人愿与他玩游戏,而最后对游戏的兴趣,又使他们必须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来获得参加游戏的资格。
四、在民间游戏中发展孩子的个性,给他们更多自由的空间
由于在洗手、入厕、吃点心等分散活动和绘画活动中时,多存在一种动作快的孩子闲散在那等待动作慢的孩子,于是在教室里跑动、吵闹的现象,这样即危险又影响别人,为了帮助孩子适度地控制住自己,帮助他们毫无压力地从一个环节顺利地过渡到另一个活动,我们就可以利用民间游戏的随意性和多样性进行调整,请动作快的孩子自由组织起来玩些“金锁银锁”、“拉大锯”“翻线绳”“抓沙包”或手指游戏之类较安静的游戏,或请能力强的孩子带动能力弱的孩子进行游戏,这样就更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能力和精力,满足孩子好动的特点,而且给他们更多自由的空间进行发展
五、在民间游戏中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
民间游戏是促进和改善亲子关系的载体,她架起了孩子与家长之间心灵交流的一座桥梁。由于现在的父母大都忙于工作,很少陪孩子一起玩游戏,即使是有空了,也不知道陪孩子玩些什么游戏,经常当孩子们在家里要求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时,家长们会说:“爸爸妈妈不会做游戏,我们给你买了那么多玩具,自己去玩吧。”孩子们只能默默地独自玩耍。而当孩子们在孩子园学会了玩民间游戏,并在家中游戏时,唤起了父母对儿时童年的的回忆,他们兴奋地告诉孩子:“我们小时候也玩过这样的游戏。”“不信不信,老师又没教你,你怎么会做呢?”“不信?那爸爸玩给你看。”家长主动要求孩子一起玩。“爸爸和你一起玩好吗?”“好的!”孩子高兴得跳起来。父子俩人玩起了“石头、剪子、布”。“一、二、三”,爸爸出拳慢了一拍,“爸爸耍赖皮,我们两个应该同时出拳的,你赢的不算。”“好吧好吧,重新再来。”父子俩的高兴劲就甭提了,大有不分胜负决不罢手的态势。有的家长还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所玩的其它民间游戏来教孩子,如“五行棋”(即是在地上或纸上画上两个交叉的长方形,呈十字架形,父与子就在棋谱上的两个角各摆上四个棋子,边念“金木水火土”边下),而此时,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自然而然地融入在游戏中,无形中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融洽了。
民间游戏是来自于人们生活中自创的一种游戏形式,所以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它汇聚了祖祖辈辈劳动人民的智慧,深受人们的喜爱。可以说民间游戏给孩子提供了回归自然、一展童贞的天地,孩子可以尽情的享受自然赋予的恩惠,通过游戏中的想象、探索、智慧、身体和个性在欢乐和喜悦中发展起来。当然有的民间游戏确实与当今的时代不相适应,如有的游戏从内容到形式确实过时了,无论如何激发不了孩子们的兴趣,或有的游戏玩具虽随处要见,但却不卫生、不安全,影响孩子们的身体等之类问题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我们要结合当今社会的特点,结合孩子的兴趣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如“打老虎”中,有段歌谣是“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为了适应时代的环保教育,经过推调敲,我们把“打老虎”改成“打老鼠”,而且为了多加些趣味性,还把“石头、剪子、布”、“包水饺”等两三个游戏与它揉和在一块,这样即不影响游戏的效果,又不断赋予民间游戏以新的形式和内容来丰富游戏。
通过实践说明,总体来说民间游戏不仅是孩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有效活动形态,还不失为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可算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因此也祝愿我们的孩子在越开越美的民间游戏之花中轻松愉快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