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情感教学
惠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 黄伟琳
人的认识活动与人的情感是紧密联系的,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的感知、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都受到自身和教师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伴随着幼儿的所有活动。目前,人们对素质教育普遍的看法是,它是一种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智力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近几年来重点强调把情感教育作为早期教育的重要领域,从理论到实践确立情感教育在早期教育中的特殊地位,这无疑是幼儿教育价值观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情绪、情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作用非常明显。情绪、情感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愉悦的情感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悦的情感就会导致他们做出各种消极行为。因此,情感和认知是密切联系的,情感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抽象的,它反映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存在于物体的外部,而是建立在人脑中的一种抽象联系。皮亚杰认为:“人们的物理知识、社会知识来自外部,而数理逻辑知识主要来源是儿童自己本身。”也就是说数概念是一个儿童自己从物体的各种关系中建立起来的,是思维的产物。因此,学习数学需要调动幼儿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利用自身的内部机制去理解和掌握数概念。基于
情感因素对儿童的认识及其发展的影响,我在数学活动中十分注重运用积极、健康的情感进行教学,因为我发现,情感教育能充分发挥数学活动的积极效应,全面激发幼儿的愉悦情感和学习兴趣,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是这么做的:
一、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愉悦的情感,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各种情绪的有效途径,能够保障幼儿的心理卫生的健康。首先,游戏是幼儿自己自愿性的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活动,它既能为儿童提供逃避紧张、愤怒、厌烦等不愉快情绪体验的条件,又能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如:小班和新中班的孩子刚来幼儿园,对数学还没有产生兴趣,这时激发他们愉悦的情感尤为重要。如在“猫捉老鼠”的游戏中让幼儿感受“1”和“许多”。老师做猫妈妈,小朋友做小猫,一只猫妈妈,许多小猫;捉到老鼠有大有小。大的老鼠中,有1只黑的,其它是灰的;小的老鼠中1只是白的,其它是灰的等等。从游戏中让幼儿知道数字的概念,老师和孩子是共同的游戏者,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自由自在,没有负担,幼儿情绪愉快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活动了。
又如,在给小动物造新房的游戏中学习“5”以内相邻数。在游戏中,孩子们做小小工程师帮助小动物造新房。孩子本来就喜欢小动物,对造房子也有兴趣,因此,游戏的过程中都非常愉快,非常投入。等房子造好了,他们对相邻数的要领也就有了感性认识。老师要为幼儿学习数学周到地创设游戏的情境,在游戏中以幼儿的同伴、伙伴的身份出现,避免枯燥的说教,这样都有利于孩子产生愉悦的情感。游戏本身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烈完成任务的需要,没有外部的控制,幼儿在游戏中享有充分自由,不受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强迫。幼儿在利用游戏材料做出了成果时,还会产生自豪感,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如果失败了,他也不会受到责备。因此,游戏既能让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又有利于形成儿童的成就感和增强儿童的自信心,从而引发幼儿愉悦的情感。
二、师幼共同建构,用表扬、鼓励等激发幼儿的愉悦情感
维果茨基理论中的“最近发展区”是大家最熟悉的概念之一。最近发展区是指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所存在的一个区域,幼儿在发展区内的发展就是帮助行为变为独立行为的过程。有人把最进发展区看成是教师与
幼儿之间的“共同建构区”,这不无道理。一方面,幼儿活动的目标在教师心理是明确的,幼儿最终行为如何,教师也是有所了解的,但是,幼儿却不了解活动的最终目标,有时也不知道自己的最终行为将是怎样。教师的引领有助于幼儿活动达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幼儿的当前行为和最终的行为能给教师提供借鉴,教师了解了幼儿理解了什么,才能设计下一步的活动。从这两方面来看,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进行共同建构,才能发挥最大的能动性,教育才会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