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儿童“零”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2)

来自网络 2009-07-03 11:24:54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2。5实验三通过推理关系测验被试能否利用“零”进行乘除运算。

  被试:有效被试21人。二年12名(男7,女6);三年9年(男5,女4)。

  材料:本实验共包括20组图片,每组包括4张图片。其中,11组图片做练习之用,正式测验图片9组。分两种水平,前一种是乘法水平,后一种是除法水平。

  步骤:首先对被试进行训练,以使被试理解测验意图。方法为每2张图片为一组,彼此之间形成乘或除关系,在连续呈现第一、第二张图片后,让被试推断即将出现的第三张图片应该是什么样子。然后,呈现供选择的四张图片,让被试从中选出正确的图片。若不理解,可重复前述过程以便被试做出正确选择。在被试理解了测验意图后,进行正式测验。正式测验的每组图片形成递推关系,供选择的第三张图片正确答案应为“零”。

  测验环境:同实验一

  记分标准:采用2,1,0三级记分,即自己正确回答2分,经提示正确回答,1分,经提示回答错误或不会回答,0分。

  3结果

  表1至表4分别列出了各项实验的结果。

  表1学前至小学三年级儿童“零”概念理解的测验成绩(实验一)

  附图{图}

  表2学前至小学三年级儿童利用“零”进行加减运算测验的成绩(实验二)

  附图{图}

  表3小学二、三年级岁儿童利用“零”进行乘除运算测验的成绩(实验三)

  附图{图}

  注:水平一、二和总体水平的p值分别为0。098、0。058、0。060。

  4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将从教育水平和年龄发展两个方面对实验结果分别加以讨论。

  实验一分三种水平呈现了10组图片,每组由3张连续递减的图片组成,第一、二种水平分别由单一类型和两种类型抽象图片构成,第三种水平由实物图片构成。结果表明,学前至小学三年级被试在三种水平上对“零”概念的掌握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差异检验均达显着性水平。由于被试受教育的年龄略有差异,使5至9岁各年龄组被试中7、9岁组被试过少,分别为4和7人,但若以年龄为X轴,仍能观察到测验成绩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但7岁时显示出明显的转折,8岁略有下降后呈平稳发展趋势。

  实验二分两种水平12组图片分别测试了儿童使用“零”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该能力也逐渐发展,并迅速达到较高的水平,且差异检验均达显着性水平。若不考虑9岁年龄组仅有3名被试(经初步预测发现,9岁孩子在该测验上产生“天花板效应”,故未继续测试),这种加减运算能力随年龄增长也呈现出与实验一相似的变化趋势。实验三也分两种水平9组图片对小学二、三年级被试进行了使用“零”进行乘除运算的能力的测验。之所以没有提供小学二年级以前的数据,是因为发现这一任务对他们显得太困难了。结果表明,儿童运用“零”进行乘除运算的能力也呈上升趋势,差异检验均接近显着水平,即使排除协变量年龄的影响,各年级的成绩之间依然达显着性水平。从年龄发展看,在7至9岁的上升期内,8岁时出现了戏剧性的急剧下降,但差异检验并未达显着性水平。从被试构成看,7、8、9岁的被试分别为4、10和7人,但是,在8岁组的10个人中,分别各有5人在小学二、三年级接受教育,在剔除协变量教育程度的影响后,发现在总的水平上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达显着性水平(p=0。021),说明教育对于乘除运算能力的掌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在除法能力的运算方面也达显着水平(0。043),乘法运算能力之间不存在差异(p=0。105),说明使用“零”概念进行除法运算更需要教育的参与。

  对所有三项实验中被试性别差异的检验显示,“零”概念的掌握和运算均不存在性别差异(所有的p>0。05)。这一结论与刘范等对其他数概念形成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8]。但需要补充的是,通过对被试测验期间的反应记录和个别访谈发现,儿童对“零”概念的掌握之间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而且,教育对于“零”概念的获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例如,有一5岁女孩,不但能准确地解释什么是“零”,而且,还能说出零之下还有负数,访谈发现,其母亲很早就对她进行数学方面的训练。

  5结论

  综合三项实验研究结果,结合以往研究的结论[9-11],本研究认为,儿童“零”概念的掌握是儿童数概念形成中较高级水平的标志之一。“零”概念的获得要晚于其他数概念,7岁左右(相当于小学二年级)可能是儿童“零”概念获得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对“零”概念内涵的掌握是逐步深入的,教育对于“零”概念精确含义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除法运算中对“零”概念含义的理解。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