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尝试性教育活动浅析(2)
3、幼儿尝试能成功
很多老师在谈到尝试性教育活动时,总是怀疑把尝试权交给幼儿,他们能否成功?在这里我们以为开展尝试性教育活动的前提就是,我们应充分相信幼儿不但“能够尝试”,并且是能够“尝试成功”的。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追求成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幼儿也是如此,试问有哪个幼儿不希望受到老师的表扬、同伴的羡慕?这种需要在幼儿的学习中便会转化为幼儿不断追求成功的动力。我们现行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老师一手包办尝试性活动,幼儿看得多、做得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减少了幼儿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人以为离开了老师,幼儿就什么也不会做。而在尝试教学活动中,老师放手把尝试的活动权交给幼儿,让他们自己寻求解决的方法。在追求成功的动力的驱使下,幼儿会自觉地想尽一切办法,即使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他们也没有放弃。当然这里也需要老师在旁边适当的引导,帮助幼儿到达成功的彼岸。在“水的搬运”活动中我们可以看见,在幼儿第一个尝试活动成功后,脸上表露出的喜悦感和成功感是难以抑制的,这就激励着幼儿进行下一个尝试的欲望。如此循环,到了活动结束时,我们惊奇地发现幼儿想出的很多运水的方法是老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而且比老师预设的方法要好。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幼儿的尝试是能够成功的。
三、开展尝试性教育活动的条件
尝试性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目前还处于探索开发的阶段。对于幼儿园开展尝试性教育活动的条件、原则等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这里笔者主要从教师组织活动的角度出发,谈谈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几点。
1、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告诉我们,个体知识既非来自于主体,也非来自于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幼儿由于其心理水平还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的前期,不可能像中小学生那样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系统的知识学习来获取知识,而主要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互动来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力。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易于探索和理解。同时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要与幼儿的能力水平相匹配,否则太难幼儿认为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解决不了问题,就会产生厌倦;太容易幼儿在尝试时没有成功感,从而也就失去了下一次尝试的兴趣。例如,我们在很多幼儿园看到关于“水”的教学活动,这是小朋友十分熟悉的东西。但同样是认识水,中班老师只是把教学难点放在认识水的一般特征和用途上;而到了大班,教师则将难度上升到通过让幼儿尝试把水加热,或者把水放进冰箱里等小实验认识水的三态变化。这样,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既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同时又在难度上依据年龄拉开差距。
2、注重尝试问题的设计,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
从整个尝试性教育活动的过程来看,尝试问题的设计最为关键,这是关系到教育效果的重要步骤。首先教师在设计尝试问题时应能引起幼儿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尝试的障碍和难度,循序渐进,尽量使设计的每一个问题“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例如,在“水的搬运”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让幼儿想办法将瓶里的水倒进盆子里,于是幼儿无一例外地把瓶中的水直接倒进盆子里。这时老师第二次提问:“除了用直接倾倒的方法搬运水,你还会用其他的办法将盆中的水搬运到瓶子里吗?”我们看到有些幼儿用布条、海绵把盆里的水吸起来,再挤到瓶子里;也有幼儿用小勺把水舀到瓶子里。这是老师又一次提问:“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试一试,怎样用最快的速度把水运到瓶中,同时又不让水渗到瓶子外面呢?”其实这个问题已经设计得比较深,对幼儿现有的水平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时我们听见有小朋友轻轻地说:“用漏斗。”老师立刻捕捉到这个信息,提示说:“可我们现在没有漏斗怎么办?”这时已有小朋友开始用硬纸板折成漏斗状,也有小朋友受到启发把硬纸板折成小方盒。从教师设计的这一系列尝试问题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学生尝试的障碍,每一个问题都是在幼儿原有的水平上拔高一个层次,循序渐进,一步步把学生引向成功的体验,不断激起幼儿对下一个尝试的欲望。
3、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个别差异
由于尝试教育遵循的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这就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在教学中控制者的地位,而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这一转变要求必须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能尝试,而且能尝试成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会感到宽松自由,才有在尝试的过程中说出“我来试”“我有问题”“我认为”之类的机会。在指导幼儿尝试的过程中,我们要能耐心倾听孩子们的想法与感受,随时捕捉尝试中出现的偶发事件的价值[2]。就像我们在前面看到的,老师在提问有什么好方法能将水一滴不漏地运到瓶子里时,有幼儿说用漏斗,教师很快就捕捉到这个想法,从而把幼儿引向下一个环节。此外,在建立民主和谐的尝试氛围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尊重幼儿在尝试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差异。幼儿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必然在探索中出现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时候因人而异,为不同的幼儿设置不同的障碍。例如,在尝试性教育活动“水的搬运”中,当老师要求幼儿用多种方法把水运到瓶子里时,对于那些想了很多方法的幼儿,老师要从难度上进行指导:“有什么方法能迅速将水运到瓶中,且不渗漏到瓶外?”而对于那些手里只拿了把小勺左顾右盼,看着别的小朋友忙得不亦乐乎的幼儿,老师应对其进行适当的提示:“除了小勺能运水,还有其它方法了吗?”并引导幼儿根据辅助材料的形状、特征来选择方法,很快在老师的提示下,幼儿想到了把硬纸板折成小盒子舀水。因此,在我们组织尝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整体的探索氛围,同时还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力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和满足。
当然,我们在此探讨尝试性教育活动开展的实质和价值,并不是对幼儿园现行的教育活动和课程结构进行批判和否定,而是期望通过学习和开展尝试性教育活动,在教师的教学意识中形成“尝试”的理念,相信“学生能尝试,并且尝试能成功”,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无论我们的教育理念怎样更新,教育名称怎样换代,其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