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中奔跑区的环境创设(2)
三、教师在活动区中的组织指导要适当
区域体育活动是根据幼儿兴趣和需要自发地进行游戏活动的过程,幼儿在活动中一切都是自主、自由、自愿的,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1.给予必要的保护和帮助
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时,我认真地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注意他们活动时的安全,特别是对年龄偏小、能力较弱的幼儿,我就给予他们必要的保护和帮助,同时,我对本区域中容易出现问题的活动环境或活动材料也有清楚的认识,活动中一方面要及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另一方面也要随时对幼儿加以保护。如幼儿在活动区中利用辅助材料易拉罐玩曲线跑活动时,由于大、中班的幼儿上下肢比较协调,跑得比较自然,躲闪的能力也比较强,速度较快,跑的过程中偶尔有把易拉罐碰倒的现象,小班的幼儿已有了明显的腾空阶段,但是由于幼儿的收缩能力与控制能力较差,在后面跑有踩着易拉罐而摔倒的可能,这时,我就及时提醒幼儿,特别是大、中班幼儿活动时要小心,一要注意不要把易拉罐碰倒,二要帮助小弟弟、小妹妹们活动,采取一帮一的活动方式,有利地避免了摔伤、碰倒幼儿的现象,幼儿的身心也及时地得到了保护。
2.创设轻松的活动氛围
幼儿在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适宜的活动氛围也很重要。活动中,我发现,大年龄幼儿和小年龄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用形体语言表示歉意,效果也不错。如有一次区域活动时,小朋友都在尽情地玩耍,突然,“哇”的一声,只见一个大班的幼儿把小班的小妹妹碰倒了,大班幼儿说了声:“对不起。”刚要跑开,我就叫住了他,并问:“你把小妹妹摔倒了,说声对不起,还应该怎么办?”他想了想,连忙把摔倒在地上的小妹妹扶了起来,并伸出手摸摸她的头,学着老师的样,在小妹妹的脸上吹了吹,真见效,小妹妹不哭了,还说:“没关系,我不疼了。”看着他俩纯真的样子,我开心地笑了。
我觉得在处理孩子之间发生的一些偶发不愉快的事件时,教师不能一味地以教育者的姿态出现,与其教育孩子简单说声对不起,还不如引导他们相互关注、相互帮助,让孩子用行动表示歉意,使孩子们从中享受到被关心、被爱护的乐趣,享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这对孩子可能会更有教育意义。
3.加强有目的地指导和引导
我在活动区指导时,十分注意对幼儿活动过程的观察,尽可能地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需要,及时发现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然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引导。如,奔的动作比较单调,我就尽力运用各种手段和形式,让幼儿根据不同的信号进行奔的练习。例如,用音乐伴奏、拍手、敲鼓、摇钤等各种音响节奏,让幼儿做到快奔、慢奔、高人奔、矮人奔等各种练习,最后,脚踩高跷上练习此动作,这样可增加练习奔的兴趣,也不至于让幼儿感到疲劳,在奔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幼儿的姿势不正确,我就用让幼儿看一定标志物的方法,用以纠正低头的姿势,用要求幼儿始终保持距离、迈开大步奔的方法来纠正由于幼儿前后距离太小,而造成幼儿有时抬腿高、步子小或脚膝向外翻着跑(因怕向前迈步时踢到前边的小朋友)等错误动作,在活动区活动的过程中,逐步使幼儿能自然、协调、平稳、有精神地大步跑。幼儿在做各种跑(如追逐跑,利用辅助材料做曲线跑、折返跑)的游戏时,幼儿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大、中班的幼儿,他们一玩起来就忘记了疲劳,我这时认真地观察,注意掌握好幼儿练习时间和活动量,特别是那些体质弱的幼儿,我在指导过程中,善于利用启发式的语言,如在游戏的过程中经常因为幼儿之间出现一些小矛盾,来找老师告状,这时,我没有马上给予解决,我把这个机会留给了他们自己,以给幼儿一个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我想,这样有助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此外,为了使每个幼儿在体育活动区的活动时间里尽可能地参与多个区域的活动,我对本区中长时间活动的幼儿提出适当的建议,积极鼓励幼儿到其他的活动区去活动,以使幼儿的身体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户外的区域性体育活动,把幼儿从“教师教什么,幼儿学什么”的旧的体育活动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在区域体育活动中自由自在、自主地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玩具、选择伙伴、选择活动区域,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发挥了体育活动的功效,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感受到了区域体育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从而身心得到了全面、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