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育如何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
四、幼儿团体育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有效增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幼儿阶段,身体各器官系统正处在初步
发展阶段,各骨骼肌肉关节、心血管、呼吸等系统的机能还很稚嫩,负荷过重极易受伤;他们运动欲望强烈,但各器官系统容易疲劳,不会自我调节和控制;他们不喜欢重复单一的运动内容,而是喜欢有主题、有情节、有角色、有器材、游戏化、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因此,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组织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我们可以把传统的“走平衡木”内容,改成“小熊过桥找朋友”内容,让幼儿扮演小熊角色,自己拿着喜爱的玩具,选择难易不同的“木头桥”、“轮胎桥”、“绳索桥”走;走的动作不作统一规定,可由幼儿随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自然进行两脚交替行走、屈膝走、起踵走、横走等。这种游戏化、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适合幼儿心理负荷的变化,而且还有利于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和调整活动内容,并为教师更好的随机指导提供方便。
科学的幼儿园体育活动还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和适宜的身体运动负荷原则。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体育活动时的身体动作应由简到繁、有易到难来进行;逐步增加锻炼内容、延长锻炼时间,幼儿每次体育活动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以有氧状态下运动的合理运动负荷为原则,提倡高密度、低强度的活动。
《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严禁用任何名义进行有损于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和训练。”然而,在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过程中,因功利性而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所谓身体锻炼活动并不鲜见。例如,为了突显体育特色,有的幼儿园每天组织超长时间的大运动量的专项素质训练或表演性训练;每周、每月进行某一体育运动项目的专项训练。这种超出幼儿年龄身体和心理承受负荷、以牺牲其它身体活动为代价的体育活动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不宜对大多数的普通幼儿开展运动专项训练或表演性训练。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幼儿园针对某些幼儿的特点(对运动有特别兴趣、表现出较强的运动能力或运动天赋等)而组织的一些运动项目的启蒙训练,但大量现代体育科学研究表明:对儿童不宜过早进行定向的专业化训练,而应进行以发展运动素质、培养运动兴趣为主的启蒙式练习。
五、幼儿园体育要与卫生保健有效整合,提高教育效益
《纲要》把体育与生活、卫生保健合并成为健康领域,其目的是为了使影响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能够更好地相互整合,更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目标的达成。要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体育锻炼与营养有机整合。有的幼儿园不仅注重了幼儿的体育锻炼,还根据幼儿的体能消耗,计算出能量消耗数据,依此调整每日膳食中的营养,科学有效地增进了幼儿的健康,避免了“运动增强而营养跟不上”或“运动不足营养过剩”的不合理现象。还有的幼儿园,运用健身疗法与营养控制疗法有机结合对肥胖儿、偏瘦儿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干预,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体育锻炼中要进行一定的运动卫生监督。监督运动场地器材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幼儿运动时的服装、鞋子是否适合运动,有无不安全因素;是否让幼儿做了准备活动和活动结束时的放松活动;幼儿在体育锻炼中的运动量是否过大或过小,教师是否有调节运动量的良好方法;是否及时帮助或提醒幼儿脱去多余衣裤、及时擦汗。这些渗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卫生与保健的监督,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安全、身心健康,我们决不能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