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活教育”理论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2)

来自网络 2009-07-04 21:58:02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三、在“想”和“做”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陈鹤琴先生主张:“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想”。这里的“做”就是动手操作,“想”就是动脑筋思考,我紧紧抓住陈先生的“做”与“想”的原则,根据幼儿好奇的年龄特点,避免单独地使用教材和完成单一任务的倾向,在组织美术活动中采用各种手段鼓励幼儿动脑筋想,动手做,做到:

  1、提供综合性的材料: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如,在《春天来了》主题创作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材料,有水彩笔、蜡笔、棉签、水彩颜料、橡皮泥、彩色纸、图画纸、宣纸、剪刀、浆糊等。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大胆尝试各种表达方式。幼儿将各种材料综合运用后,创造出一副副半立体、立体的作品:有用彩纸折房子、小燕子,用皱纸折蝴蝶、做柳树;用彩泥塑造小动物、小太阳;用棉签蘸颜料点画花草等。充分表现出幼儿思考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创造潜力。

  2、综合运用各领域内容:如启发幼儿听故事、儿歌、音乐,把自己听到的事感受到的内容画下来;让幼儿看情景表演、木偶剧作画;画连环画,并创编新的故事情节。在这些活泼生动的美术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法。

  四、恰当运用评价手段,培养幼儿创新个性

  幼儿期整个认知水平处于较底的阶段,他们通常要依靠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活教育”的第五条原则指出:“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我认为积极的鼓励可以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并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我采取正面手法,以积极评价为主,尽量使评价与幼儿自身评价相一致,保护幼儿作画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进取心。在绘画过程中,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发挥各自的创造性,画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画面,所以,我在评价时特别注意作到以下两点:

  1、改变重视教学效果为重视整个活动过程。我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注意捕捉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进行适时、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幼儿在大量信息的刺激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画笔去创造,他们可以天真地把动物拟人化,使之具有人的喜怒哀乐,把静物赋予生命让其富有生机……。虽然幼儿观察事物往往不全面,不细致,常把自己喜欢的事物夸大,有的不分层次、大小;空间距离、色彩也不考究;把想画的事物统统挤在一张纸上。但这些都是孩子对生活的反映,富于想象,又充满童趣。评价时,我不以“像不像”、“好不好”为理由,而是把每个孩子的作品和参与整个活动过程联系起来,或与以往绘画水平相联系,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并给以热情的鼓励和适当的指点,使之乐于接受美的教育,向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2、改变注重标准化为重视求异创新。我认为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应以提高幼儿艺术思维能力为核心,发掘幼儿创造潜能的新观念,来作为评价的标准。首先要求有丰富的想象力,画面上要有与别人或范图不同的想象和构思。对这些,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有一次有个幼儿在《美丽的家乡》画面上空画一团乌黑的东西,同桌告发他乱涂,我让他说明自己的想法,他说:“这是空气净化器,在吸灰尘和车辆排出的乌烟,家乡才会更美。”多么大胆的设想,我及时在全班小朋友面前给予表扬,肯定他的独创精神。这样,让幼儿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敢于用自己的方法去创造,表现自己感受到的美的事物。

  “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现代的中国人”。这是新世纪向教育提出的新任务,也是新《纲要》的核心目标。今后,我将继续学习和运用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为实施幼儿素质教育,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