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浅谈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来自网络 2009-07-05 21:11:43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一些独生子女在家里像个小太阳,但走出家门后胆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明显较弱。怎样让幼儿融入到集体中去,成了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由于孩子生活的社会空间主要是幼儿园和家庭,所以,文章就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两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交往是人类的必然伴侣。”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度过的。所以说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

  目前随着居住在高层建筑的家庭越来越多,在小家庭的环境里,对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确实很不利。他们成天都和大人生活在一起,很少接触儿童们自己的世界。大人对孩子总要让他三分,事事为他着想,给予的很多,而孩子却很少付出,在这种条件下成长的孩子就容易意识不到他人的需要和利益,性格也容易产生孤僻、只顾自己的毛病。若多让他到儿童集体生活中去锻炼,实际交往的经验本身就能教会他必须克制自己服从集体,否则人家就不喜欢他,不乐意和他相处。

  未来社会同样的需要我们的下一代人具有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而幼儿阶段的教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更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增强社会性,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因此,在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孩子生活的社会空间主要是幼儿园和家庭,所以要想培养好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引导幼儿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交往能力。

  人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与他人发生联系,进行交往。与他人联系与交往,就牵涉到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生活的社会空间主要是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幼儿接触最多的对象是他们的老师和同龄群体。因此,引导幼儿处理好人际关系,就必须从处理好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入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常常忘记,品德首先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伟大的义务感,只有当它能在生活实践的每一步中得到生动体现时,才能成为人的行为准则。在培养未来的一代人时,我们应当首先在个人领域,即在青年人靠良心的驱使而产生并得到控制的相互关系领域里,培养最纯洁,最富有人道主义的情感。”在幼儿园环境里,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热爱、尊重幼儿,多一些爱心、细心、耐心和童心。对待那些性情活泼、开朗、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要给予充分的赞扬和肯定,促进他们进一步的发展。对待那些内向、胆小、交往能力较弱的幼儿要理解和鼓励,以亲切的语言与和蔼的态度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和交往的欲望,积极了解他们心理上的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对交往的畏惧心理,营造一种友好和谐的氛围。老师的一个点头、一声赞许、一个微笑、一下抚摸、一个拥抱等,都能给幼儿带来亲切、温暖和快乐的感觉,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要想处理好师生关系:

  1、宽松的环境是教师与孩子交往的前提

  良好的环境就象孕育生命的土壤,没有土壤给予的养分再美的花朵也不能生长。教师要建立平等、民主、尊重、自由、合作、和谐的伙伴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安全、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放松心情,愿与教师亲近,为有效的沟通埋下伏笔。其中有两个重要因素是教师必备的:a、接受,也称信任、赏识。尤其当孩子失败或犯错误时,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不能珍视错误的人永远不会成功。不能让孩子感到老师不喜欢我、讨厌我,从而产生自卑封闭的心理,甚至排斥教师暗暗与教师抗衡,给相互间的沟通带来阻力。我们要全身心地接受所有的孩子,与他们之间形成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b、爱心。人人都希望拥有爱、喜悦与幸福,而孩子则更希望在爱与关心中成长。这里所说的爱不是溺爱、偏爱,而是博爱。把由衷的爱洒向每一个孩子,凡事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设身处地地体察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体贴、关注与温情,使孩子愿意靠近、信任教师向教师敞开心扉。

  好的环境牢固了师生关系,建立了情感的纽带,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2、言语沟通

  言语沟通造就了人类文化,是沟通领域中最绚丽的花!因为语言是人所独有的艺术。教师与孩子用言语沟通时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寻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对孩子来说,兴趣是参与一切活动的动力。针对幼儿年龄的特点与实际情况,教师要选择新鲜、有趣的话题引起孩子对交谈的兴趣。如组织孩子讨论今天的学习内容远不如和他们交流动画片的情节那么具有吸引力。第二、语言的儿童化。了解孩子语言发展的水平与特征,这点非常重要。在与幼儿用语言沟通时,语言的组织及措词要有儿童的特点,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避免使用过于成人化的语句交谈,讲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孩子是无法与你产生共鸣的。第三、倾听。要认真倾听,耐心听完孩子的话,因为没有听就没有了解,就无从回应。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发言,急于表示自己的意识和指示。听清楚后再做回应。让孩子感到你是他倾诉的对象,有话可以讲给你听。第四、鼓励孩子开口。在引导孩子的讲话中,提问要有启发性、指导性,避免无意义、低级的提问,如美不美呀?好不好呀?高兴不高兴呀?等等。提问要能先引发孩子思考,再去组织语言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表扬赞赏,使孩子想开口、敢开口、要开口。第五、图文并茂。纯文字沟通对孩子来说不适宜使用,但有时可以休用图画或图画与文字共同表达的形式。比如:过分内向的孩子不要一开始就迫他必须开口,不然有可能适得其反。教师可以先用图画或者简单的文字与他交流感受,引导他走出闭塞的心境,再做有声语言的沟通。

  3、非言语沟通

  目光交流。眼睛是洞察人类心智的窗口,能显示人类最明显、最准确的交际信号,人的喜怒哀乐都能从眼神中显示出来。孩子的目光有时充满好厅、满怀希望、企盼,有时会流露出失望、无助或恐惧,教师要用目光做出积极的回应,孩子会从你的目光中读懂你的心,眉目传情、心灵互动。教师也可以巧妙地将目光交流与有声语言相结合,帮助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目光是赞许,是鼓励,是热爱,也是提醒和关心。

  面部表情与身体动作。在与孩子沟通中,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增强沟通效果。美学家认为:在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中,人是最美的,人的千姿百态的言行举止中,微笑是最美的。有这样一位教师,她教过的孩子都是说最喜欢她,为什么呢?因为她总是对孩子微笑。教师要学会微笑,微笑既是和蔼、亲切,也蕴含着热情、开朗。孩子需要教师的微笑,就象娇嫩的花朵需要阳光雨露一样,从微笑中体会到友善、喜爱。当然有时也需要变换表情,表情达意。

  不要让孩子仰视你,由于教师身高的原因我们要经常采用半蹲或俯身的姿势,近距离地与孩子平起平坐,让孩子感到更安全、更贴心。手、臂及身体的其他动作也能与孩子沟通。比如安抚性、鼓励性的触摸:拉拉孩子的小手、拍拍孩子的小脸、摸摸孩子的头、搂搂他等等。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小动作,会带给孩子莫大的安慰与支持。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