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在人际交往中培养幼儿的亲他性心理

来自网络 2009-07-05 21:21:18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一、问题提出

  从理论上来说,在良好的教育引导下,幼儿社会交往的内在需求和能力日益高涨,表现为在社会交往中开始妥善注意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活动的合作程度逐渐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同伴的依赖性也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1]具有较好的亲他性。

  但考察幼儿心理的现实表现,情形令人堪忧。由于家庭教养方式或者幼儿园教育生活方式的不当,数量众多的幼儿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明显的排他性情绪和行为,比如自我中心、任性;有的孩子与他人交往感到紧张羞怯,以至于逃避与别人的交往而发展成孤僻的性格;有些孩子对待他人态度淡漠、冷淡,给人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印象;有的孩子在与成人或同伴交往时攻击性行为较多,对别人语言性攻击和身体上的攻击以及对他人所有物的攻击,在家庭或幼儿园中是常见的现象。

  这些不良心理若得不到及时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尤其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建立。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时期与社会不协调不同一的心理,应该归因于儿童早期与社会不和谐的经验。因此,培养和塑造幼儿的亲社会心理显得尤为有价值。这个问题向我们从事正规幼儿教育的教师们提出了强烈的挑战,要求我们反思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养的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二、应对策略

  “亲他性”这个概念由“亲社会性”概念演化而来。亲社会性指的是作为个体的人对亲在的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物抱有认同、接受、宽容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亲他性是亲社会性的一个方面,是个体对周围生活中的他人具有喜欢、亲近、关心、同情、帮助、抚慰、分享、包容等心理特征的总和。幼儿的亲社会性主要在与成年人、与同伴的直接交往中表现出来。任何心理的发展都不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而是他人有意识影响或者主体主动接受外界影响的过程,基于这个基本原理,我们认为,幼儿亲社会性的发展需要我们为幼儿的交往创设有益的周围生活环境,并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培养。

  (一)师长在日常生活中具有积极交往的行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揭示出,儿童品德行为的形成,人际交往方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模仿习得,年龄越小对成人的模仿越多。因此,教师、家长在日常社会交往中的方式是幼儿早期学习社会交往的楷模,也许,孩子很少说出“我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做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之类的话来为自己的友好行为作归因,但是,实际上,这种想法在他们的内心存在着,正如他们常常说:“老师说……”“爸爸妈妈说……”,可见师长的言行对尚缺乏主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教师家长应该时刻意识到,师长之间、与亲戚朋友之间、与公共场所的临时相关人之间说话的内容方式、行为所传达的内心思想感情都能被孩子感受和领悟到,不知不觉被他学习到。有两个典型的例子:冰冰的妈妈与奶奶的关系和谐,奶奶生病了,冰冰的妈妈问婆婆要不要喝水,冰冰也关心地问:要不要吃苹果。可是,纭纭的妈妈与奶奶的关系很僵,常有意无意地流露出盼婆婆“早死早好”意思,甚至恶言相加,奶奶生病了,纭纭高兴地说:太好了,奶奶要死了。

  所以,建议师长们在日常社会交往中努力做到与他人平等;待人和气、热情;为人大方、彬彬有礼;具有良好的沟通、理解、安慰他人的能力;对他人的优点善于赞赏,对他人的缺点要宽容……;与孩子平等交往,尊重孩子的感情想法。做孩子人际交往的路标。

  (二)让幼儿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亲他性心理

  一句谚语说得好:“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情绪心理学认为,“把情绪与某人、某事联系起来,就会对某人、某事产生相应的感情”[2],由此可见,幼儿只有在交往中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将这种愉悦的情绪体验与所接触的他人联系起来,才能养成亲他行为。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幼儿进行社会交往。

  1、为幼儿创设独立交往的机会和条件

  首先,确立让幼儿独立交往的观念。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交往技巧,他们能与别人进行正常的交往;即使存在不足,交往失败,正好为引导他提供了依据。所以,确立让孩子独立交往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为幼儿交往创设机会和条件。有些老师常有意让幼儿做自己的小助手,如请幼儿给隔壁班的老师传个口信;到食堂取个调羹;帮忙带件东西给某个缺课的小朋友;去社区活动中心联系交一份活动计划等等。小朋友在帮助老师工作中学会了怎么表达,怎么让别人感到满意;也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受到别人的夸奖而感到高兴、愉快。一位有成功经验的家长介绍到,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就让孩子给隔壁的孩子送只苹果,到楼上阿姨家借本书,向陌生人问路,请求别人帮助……长期的教育和训练,造就了孩子交际能力很强,性格大方,热情开朗,讨人喜欢的良好个性。

  幼儿能参与的具体的交往方式,可以分成:(1)日常生活交往:这类交往的时间和空间、交往对象都极为广泛,应该鼓励幼儿积极地与家庭成员交往、与幼儿园或邻居游戏伙伴交往、接待和拜访客人;必要的时候有监护地与陌生人交往,请幼儿买个小东西付付钱、问问路,都是既可行又很有益的方法。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孩子采取过保护的政策,不允许孩子到邻居家、不允许接受他人好意的馈赠,不准与陌生人讲话等,使得幼儿少了许多发展的机会。所以,我们认为,与其禁止孩子做什么不如指导孩子怎么做。我们真的应该让孩子学会大胆地与他人说话,自己决定该不该接受他人的东西,自然地表达对他人的友善,使孩子能更好地接近真实的社会,适应社会。(2)在游戏中学习交往:游戏是幼儿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教师和家长可以为孩子们的共同游戏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合作分享、学会建议商量、请求和拒绝、学会感谢和道歉。比如,会选择游戏伙伴;想玩同伴的玩具时,会事先征求同伴的同意;冲撞了同伴,不经提醒会道歉;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只要教师、家长组织引导得当,无论是平行游戏还是合作游戏,对幼儿亲他性心理的形成都具有激发意义。(3)特定的交往活动:通过特别设计的幼儿交往活动,培养孩子的亲他行为。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的社会交际活动课程、有的电视台为孩子们举办的亲社会性的活动等,都比较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