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病因及防治

清华大学幼儿园 2009-07-08 11:04:27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一.流行性腮腺炎

  1.病因:腮腺炎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⑵传播途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⑶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3.临床表现

  ⑴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

  ⑵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4.并发症: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听神经损害等。

  5.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但要至少于发病后10天。回园时须持医院开据痊愈诊断证明,交医务室经大夫同意后方可回班。

  ⑵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⑶对易感者可连服板兰根冲剂3-5天。

  ⑷接种流腮疫苗等。

  6.治疗

  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

  ⑵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可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⑷积极治疗合并症。

  二、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临床表现

  ⑴口痛,厌食,低热。

  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

  ⑶注意室内开窗通风,物品消毒等。

  5.治疗

  ⑴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

  ⑵防止继发感染。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

  三、水痘

  1﹑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急性期病人。

  ⑵传播途径:飞沫或被疱疹浆液污染的物品。冬春季多见。

  ⑶易感者: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发生带状疱疹。

  3.临床表现

  ⑴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⑵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初为红色细小斑丘疹,数小时后变为圆形的,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周围有红晕,伴有痒感,1-3天后疱疹变干结痂。以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现,在同一时间内可见斑丘疹、疱疹、干痂。口腔粘膜、咽部、眼结膜也可见皮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4.并发症:继发感染时可引起败血症。也可见脑炎、心肌炎等。

  5.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至皮疹全部变干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

  ⑵注意室内通风。

  ⑶对易感者接种水痘疫苗。

  6.治疗

  ⑴对症处理:发热时用退热剂;保持皮肤、指甲清洁,避免抓破疱疹,如疱疹已破或有继发感染者,局部涂用1%龙胆紫等。

  ⑵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

  ⑶按医嘱进行其他相关治疗。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