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曹冲称象1
目标:1、理解故事中曹冲称象的好方法,初步了解量的守恒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
准备:
曹冲称象过程的课件、实验材料。
重点难点: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过程:
1、谈话导入。
如果你们想知道一样东西有多重,应该怎么办?(幼儿讨论。)
如果要称一头大象的重量,那要怎么称呢?古时候的人想出了办法来称大象,那他们是怎么称的呢?
2、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提问:故事里的人是怎么称大象的?
(方法一: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问:那是一头这样的大象.方法二: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再称。提问:官员们提出的称象方法好吗?)方法三:曹冲称象。)
3、欣赏曹冲称象那一段,重点理解曹冲利用量的替换来称大象。
(1)欣赏课件。
提问:
1曹冲是怎么称象的?(说说称象的顺序,幼儿说,教师边画图示。)
2为什么要在船上做记号?
3石头为什么要放到船沉到标着记号的这里?
4这样称出来的石头重量真的等于大象的重量吗?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2)演示实物操作。
小结: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那觉得能想出这个办法的人怎么样啊?(很聪明,很会动脑筋的小朋友.)
4、再次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5、结合现在实际情况,发散幼儿的思维。
提问:刚刚我们听了的故事题目叫什么?古时候的人称象是这样称的,那现在,如果我们也要称一头大象的重量,我们可以怎么来称呢?(幼儿讨论。)
小结:古时候虽然没有像我们现在这么先进的称重量的工具,但他们通过动脑筋,也能轻松的称出东西的重量。因此,现在的我们只要能动脑筋,什么事情都能解决的。
第一次会教:2005.12.22
课评: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活动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官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让幼儿能很快的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回答积极,思维能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通过形象的课件演示,幼儿能很快的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落实了两个目标。不过活动中教师也存在一些问题:
1、整个活动下来,教师重复小朋友的回答较多,这样就显得有点罗嗦,同时也较浪费时间。
2、环节与环节的衔接方面不够连贯,教师的引导语设计得不是很合理。
3、语态显得较老气,没有很好地贴近小朋友的心理,这样在活动中趣味性就显得不够了。
4、本活动是属于故事教学活动,而放着一个实验演示,就显得有点像科学活动了,再说小朋友对称象的方法已能理解得较好了,所以这个实验放在这个活动中显得就有点多余了。
5、环节设计方面能否进行调整。这个故事较长,对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来说较难,如果分段来欣赏的话,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这次活动有较多的不足,在各方面还需做很大的改进,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来上好这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