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好课——拷问教师的教学智慧

来自网络 2009-07-17 10:08:50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摘要]好课的价值认同、好课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如何设计好课等问题值得关注。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角度来看,好课涉及到三个方面:对活动对象的关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积累、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活动设计;教学智慧;教学评价

  优质的教学活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于好课或者说是优质教学,我们的认识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对此,我认为随着课改的深入,建立好课的评价标准是必要的。与此相对应的,好课更关乎着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智慧。对于好课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思考问题,促进我们不断强化研究、练好内功。

  一、好课——源于教师对幼儿的关注

  在设计活动时,我们不仅要研究与分析教材的教育价值,识别教材的课程潜能,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是进行教育活动背景分析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一些研究者指出,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先前经验、背景以及个性特征是极其重要的,必须确定学生在教学开始前应该掌握的特定技能。瑞吉欧教育模式也告诉我们,任何方案的进行必须首先设立目标并评估幼儿与方案相关的知识和兴趣,然后才能协助幼儿设立一个适当的情境,以使幼儿能从一开始就参与问题的探索。

  如对于活动主题“我要上小学”,我们不少教师都会组织参观小学、认识学习用品这样的一些活动。然而,对于上小学,孩子最大的兴趣点在哪里?还存在着怎样的实际问题与困惑呢?或许,有一位教师设计的活动“好习惯”能给予我们一些启示。同样是“我要上小学”的主题,这位老师通过谈话、日常观察等方式,关注幼儿对于上小学话题的想法和需要,一方面全面分析、梳理幼儿关注的内容所具有的教育价值,思考怎样回应他们;另一方面,通过与家长、小学教师的交流,了解幼小衔接中孩子即将面临的问题与困难,设计探究合作式的师生共建活动。在“好习惯”活动中,教师通过几个问题的呈现,如“忘记带作业本怎么办?”“上学迟到怎么办?”将孩子入小学后最有可能碰到、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抛出来,引导幼儿运用互助合作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运用玩游戏棋的方式予以强化与巩固。

  对幼儿需要的关注,不完全等同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在设计上一定要反映以儿童为中心的倾向,而是要求教师要以教育专业工作者的眼光,审视幼儿关注点的价值所在,运用自身的教育智慧进行及时、有效的梳理与判断,从而以适切的方式进行回应。

  二、好课——源于教师日常的积累

  最早,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将教学设计看作是一个艺术的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师角色的一个部分。而要让教学设计真正成为一种艺术,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有一位优秀老师说得好:自己的能力或许不是同行中最强的,但是一定是最善于积累的。【4】她所说的积累,其一是她非常善于积累自己实践过的教学案例,对于自己的得意之作,在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对象面前进行多次尝试,通过经历多次思考、自我否定与肯定等循环过程,使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不断臻于成熟、完善;其二是她还经常搜集各种经典教学设计、案例等,去琢磨、研究其经典之处,寻找亮点、寻找其规律所在,在剖析他人的同时学会精研教材、直面教学对象,以整合的思路对待教学设计:其三是善于在寻常生活中积累对幼儿的认识与了解。诸如不同年龄段幼儿不同阶段最感兴趣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是什么?班级幼儿的学习方式、特点是什么?在近阶段幼儿有无新的生长点、发展点?等等。

  说起异地教学,很多人或许会赞叹那些名师不同凡响的教学水平,惊叹于她们的现场反应能力。通过多次活动观摩、与名师面对面交流,我若有所悟,这些名师的确艺高人胆大,但所谓艺高更多的是源于她们对于教学规律的掌握、对于教学对象的深入了解与把握,而所有这些,得益于他们平时的日积月累。

  三、好课——源于教师精心的设计

  注重目标设计——哈希姆(YusupHashim)等人指出,要根据对教学任务所作的分析来设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其他研究者也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是具体明确的,如果目标的陈述过于抽象化、概括化,在检测和评价教学效果时就会遇到困难。【5】

  从当前情况看,许多教师在设计目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目标偏离、重点不准、表述不清等现象。如在“上小学”主题中,教师设计了一节名为“好朋友”的活动,意欲通过表达、识别及操作,认识学具、学会整理书包。根据这样的学习内容,教师的目标定位是:认识学具,尝试学会整理书包。经过与专家的互动交流并反复斟酌与思考后,执教教师感到,认识学具、整理书包不是最紧要的,最关键的是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引导幼儿逐步养成物品归类摆放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而言,知识经验固然需要,然而就孩子将来的成长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真正能让幼儿受益终生的。

  选择适合的点切入——众所周知,选材是设计一节好课的前提。然而有了好的选材还远远不够,其中,开篇十分重要。如在“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中,前阶段幼儿园安排了参观小学的活动,可班上出现了大部分幼儿迟到的现象,影响了集体参观活动。针对此情况,结合平时班中不少幼儿经常出现的迟到现象,教师设计了“今天不迟到”这样一个活动。在活动开始部分,教师选取了一段趣味横生的动画片,以此来让孩子们感受到时间的无处不在,建立起初步的时间概念,从而为后面的守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埋下伏笔。这样的一个开场白,不仅仅是孩子,连现场观摩的教师们都看得津津有味。在让大家尽情欣赏了画面之后,教师随即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猜猜刚才我们看动画片用了多长时间?”让孩子在情境中获得了对于时间这样一个抽象概念的最真切的体验与感悟。

  注重环节的设计——有了目标,接下来教师首当其冲要面对的就是如何根据活动内容合理安排各个环节,并根据环节设计相应的引导策略。在“今天不迟到”活动中,教师通过三个环节的设计起到了层层衔接、递进的作用。如第一环节中安排了先后两次让幼儿欣赏动画片,让幼儿在体验中感受到时间的无处不在;其后通过幻灯播放,让幼儿目睹其他班级幼儿参观小学时兴高采烈的场面,感受守时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分享交流,让幼儿在共同探讨解决迟到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学习自己安排时间。

  注重细节把握——教学细节是构成课堂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细节虽小,却能以小见大,透射出教者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看到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所以,如果教师能在课前有意识地、创造性地预设好教学细节,并运用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教学机智将新的教学理念予以落实,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会更加优质、高效。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评价好课会有不同的角度或标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好课的身后一定有一位充满智慧与激情的好老师。教无定法,好课之所以“好”,“好”在教师凭自身的智慧与专业特色赋予课堂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2】罗伯特·加涅.教学设计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8

  【3】罗伯特·加涅.教育技术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l33

  【4】吴文艳.基于预设,显于生成——浅谈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预设与动态生成.学前教育研究,2006,(9)

  【5】周勤慧,郑卫东.一场关于“幼儿园教学应关注儿童”的对话.学前教育研究,2007,(10)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