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怎样才能让幼儿愉快地生活在幼儿园里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一、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心理环境
幼儿期是情感体验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对于教师的关注特别敏感,教师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等都会对幼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因此,我们把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放在首位,让幼儿在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中获得教育和发展。
1、尊重理解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他们具有不同的认知、性格、学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作为教师,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要尊重理解孩子,保护孩子的个性发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且要让孩子感受到教师是他们亲密的伙伴,同教师一起,他们会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从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内心的感受。如生活中,教师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孩子讲悄悄话,教师不强迫、不限制、不干涉幼儿,让他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2、鼓励支持孩子。幼儿大都喜欢听“好话”,教师要善于肯定幼儿学习及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再让他们通过努力,领略成功的喜悦。如当幼儿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勇敢地做出第一个动作时,教师赞许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肯定的口吻(如“你真棒!”、“太好了!”、“你一定行!”)等积极性评价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二、创设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是在不断地看到自己对客体作用的结果中得到调整、扩展和深化的。因此,作为教师,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要时刻渗透教育目标,且具有调控环境的能力,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1、让环境会说话。以前,我们在布置环境时,总是以教室为主,而且总是以美观为主要原则。如今,我们将幼儿所到之处都列为教育的环境,将游戏的、认知的、生活的、语言的等各方面内容渗透在教室、卧室、走廊、墙面等地方,使其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环境。如在幼儿园的楼梯上,用自粘纸贴上不同颜色的小脚印,让幼儿区分上楼下楼的方向和位置,使幼儿形成了有序的常规。在活动区,我们设计了一些标志,用来告诉幼儿物归原处,这样保证了活动区良好的秩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让动态的环境激起幼儿活动的欲望。对动态的事物感兴趣是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幼儿总是喜欢通过自身的运动了解环境、参与环境。因此,我们必须为幼儿提供动态的环境,尽量让他们有机会去活动、去操作,有机会去接触变化的事物,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变化过程。如在科学活动区域中,教师从教育目标出发,精心设计并慎重选择投放材料,象海绵、布、铁块、橡皮泥、积木、乒乓球、螺丝钉等多种材料。激发幼儿产生好奇,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与物质环境发生作用,进行有目的地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反复地实践,并与同伴相互合作、展开讨论,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而且发展了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语言及合作能力等。
3、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幼儿往往与成人有不同的喜好、表达方式、欣赏标准,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他们存在着强烈的选择与表达以及获取成功的愿望。此时,教师要善于调控环境,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想去做,自己去寻求信息和材料,使每位幼儿都能愉快地根据自己的水平、特点,自由地选择有关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如在“美丽的田野”创造活动中,幼儿有的用蜡笔画了野花、野草,有的用手工制作了蝴蝶,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了快乐和满足,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创造性和责任感,他们真正成了环境的主人。
作为幼教工作者,让我们大家都来为幼儿创设一个更加宽松、和谐、自主的教育环境吧,让孩子们在完全属于自己的乐园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