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幼儿教师观考量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教育创新的时代。教师做为幼儿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可以说,一个教师秉承怎样的观念将决定这个学校的发展和成长,进而影响到办园质量和幼儿教育质量。教师的观念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而不断注入新的诠释。教育越发展,社会越进步,教师观更需要得到清晰的界定。因此,在新世纪考量幼儿教师观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育创新变革幼儿教师观
无容置喙,当前幼儿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为适应时代转型的教育革命突出地表现在将由以往的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然而,教育的任何变革最终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师是教育变革的中坚也是教育的主导因素,更是提高办园质量的关键。为应对这场新世纪的教育变革,教师必将在观念上有新的诉求。同时,这一新的观念的形成也必将极大推进这场教育变革。因此,尝试对教师观念的探寻并力图树立一种新的教师观念的动机将显得极为重要。其实,教师观的界定和扩展,并不是由教师本身所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由此反映到教育领域的改革所决定的。
一、幼儿教师的责任观
纵观教育历史不难发现,教师的责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唐代韩愈写到,教师的责任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也”。1974年召开的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大会的报告指出:“教师的新职能源于教育的深刻改革。”[1]可见,教师的地位、作用和责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而不断变化的,不断加强的。
我们从教师责任的演变可以看出,教育变革直接推动教师职责观改变。而教育的变革首先体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封建社会要求培养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人才,教师的责任是把一整套封建道德思想灌输给受教育者,任何对传统理念的怀疑都将遭受非议和抹杀。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走入知识经济时代,受业者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承和守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新的时代呼唤创新人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求教师全面的认清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疑惑的解答者,同时,教师还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支持者、引导者、启发者,是问题的设置者,学生探究的指导者,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咨询者,也是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合作者。这点,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尤显突出。
因此,作为教师,其作用不只在教室,不只在一门课程,不只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不只在知识传授,教师的职责是多层次的。他即要能有效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想品德。这应该成为信息时代幼儿教师责任的新诉求。
二、幼儿教师的角色观
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克服角色冲突。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是由社会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和态度的总模式。社会对幼儿教师期望的多样性,幼儿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幼儿教师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幼儿教师只有对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职责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在亲身体验接受中用它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最终自觉将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需要时,其职业角色才算真正形成。
要树立起正确的角色观,有效克服角色冲突所带来的心理失调,关键有赖于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深化自身的角色认识,并不断在角色认同中提升对幼儿教师职业的坚定信念。一方面社会上尊师重教的风尚,幼儿园内人尽其才的环境,是影响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建立角色意识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幼儿教师深刻认识自身职业的社会价值,亲身体验作为幼儿教师的荣誉与自豪则是主观因素。幼儿教师要注意通过广泛的学习来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兴趣,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大胆破除传统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角色期待。只有这样幼儿教师在扮演职业角色过程中才可能有效避免角色冲突造成的心理内耗,保持教育者应有的公正、谦逊、热情、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对教师角色观有很深的体会。她提出的观点值得每位幼教工作者借鉴参考: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问题中的创造?你能否察觉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这应该说是幼儿教师如何扮演成功角色的完美注释。要使我们的学校能够为培养具有信息时代社会适应力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我们的教师就必须从信息时代教育特征及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树立新型教师角色整合的新理念,完成现代教师的角色转型:变“知识传播型教师”为“知识助产型教师”;变“知识复制型教师”为“能力创造型教师”;变“知识单科型教师”为“知识通识型教师”;变“教学专制型教师”为“教学交流型教师”。
三、幼儿教师的职业观
教师职业在我国虽然源远流长,但教师的职业观在以前都没有清晰和科学的界定。科学的教师职业观的形成知只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事情。事实上,教师职业在所有各种社会职业中,最迟被认识到需要专门的训练,似乎只要具备一定的“授业”知识,即可成为教师。教师的工作也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容易从事的、工匠式的重复劳动,仿佛具有广泛的“可替代性”。长期以来,教师被视为传授知识的工匠服务于社会,越初级的教育,这种思想便体现尤甚。事实相反,就那教育的起点——幼儿教育来说,幼儿老师的工作也具有显著的创造性。由于幼儿教师劳动对象的多样性和易变性,教育任务的复杂性和教育内容的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特点,就决定了教师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必须投入全部身心,必须接触教育对象的灵魂,才能使他们领悟生命的内涵,规范意志的行为,体现人的创造性本质。”[3]即使但从这点说,幼儿教师的职业不能象以往那样被视为没有创新的工作。叶澜教授认为,90年代以来,国家对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以及与此相应的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方面的要求逐渐凸现,它恰恰反映了时代的最强者:呼唤创造性!因为教育在今天,已经不能还只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学习与继承,不思也不会创造的水平上。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使人民找到了教师职业对于社会而言的外在价值与对于从业者——教师而言的内在生命价值之间的统一基点,找到了教师可能从工作中获得外在与内在统一的尊严与欢乐的源泉。那就是两个大写的字:创新。
四、幼儿教师的发展观
时代在进步和发展,以往的观念在这里都将受到批判和检验。任何停留在对以往思维一成不变的继承上面都将受到时代的无情抛弃。“历史是与时惧进的,这应成为一个基本的理念”[4]任何从业者如果不对自己以前的知识结构加以更新发展,便很难适应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幼儿教师也不例外。历史赋予幼儿教师的责任愈大,幼儿教师便愈应不断完成对自身素质的创新和发展。能否建立一支好的幼儿教师队伍以及这支队伍是否与时俱进,不仅直接决定着我国教育事业能否得到长久而健康发展,而且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的兴衰,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精心教学,积极参加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5]可见,教师的发展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其实,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本身就给教师提出了不断更新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这也给幼儿教学提出了层出不穷的新内容、新课题。要使幼儿教育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培养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新一代,这迫切要求幼儿教师以不断进取的精神,加速知识更新,不断丰富学识、理论、改进教学方法,摸索新的教学模式,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
努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推进人才强国战略进程,关键在人才,基础在幼儿教育,幼儿教师教育更须先行。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师资培训网络,树立教师发展理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分期分批对幼儿教师进行轮训、进修,使教师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教学水平不断得到发展。
[1]唐之享主编,国民素质教育论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02页
[2]江泽民:论科学技术,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5页
[3]袁爱玲:学前创新教育应确立的新观念,学前教育研究杂志,2000年第5期,第13页
[4]刘戟峰等著:自然科学与军事技术史,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本,第1页
[5]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第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