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父母与儿童情绪起伏的关系

来自网络 2009-07-24 23:12:56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每一个儿童都会表达他的情绪。我们知道他们的基本情绪都是和他们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饿了,尿湿了,冷了,这些消极的情绪具有和诸如吃饱了,换好干净尿布了,暖和了等积极的情绪同样重要的作用,也就是无论是让他觉得愉快或者不愉快,或者让他觉得舒服还是不舒服,所有这一切都同样重要。与母亲或父母的游戏使儿童产生高兴、愉快、享受、喜悦。好奇也是一种推动他并且要求得到满足的动力。

  以后,特定的食物、衣服以及与他人的交往又会引发其他的情绪。

  正如我前面所述,情绪也像需要和好奇一样要求得到回应。一种情绪是否得到回应,以及得到何种程度的响应,取决于母亲和孩子之间以及孩子和周围的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果一个儿童有好奇心,他就会对了解周围的环境感到愉快,他就会愿意去玩,愿意进一步强化他所感到的快乐。对儿童要求的满足完全取决于与他的玩伴,多数是他的母亲。一切都表明,一个儿童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候会感受到很享受。每一种情绪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所以我们总会说:够了,现在我需要休息一下。

  好奇在任何时候都是首先被终止的,人需要变换花样。每一种快乐、每一种再美妙的游戏都同样需要休息。休息并不意味着终结,休息过后游戏又会再次开始,情绪也会再一次地光临。我把这整个过程称之为“情绪的起伏”或者可以称为情绪的高潮。母子之间的实际情况是如何的呢?游戏开始,儿童玩得很高兴,一直到需要休息时为止。如果母亲认识到他现在玩够了,她就会停下来。如果她觉得这只是一次休息,那么过一段时间她又会重新开始游戏。如果她认为游戏应该结束了,那么休息后她就不会再去发动游戏,儿童也就无法进一步地去体验情绪。这样,在活动中情绪没有出现起伏,它只是停留在最初的那种兴奋状态中。儿童没有或者再也体验不到他的情感是如何不断增减的,他的兴奋状态是如何升级的,他的情绪可以如何高涨起来。

  如果母亲注意观察她们的孩子就会发现,孩子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又重新转向她,手和脚都向着她。如果她感觉了这点,她就会再次开始游戏。游戏和休息再次开始了持续不断的交替。这里重要的是儿童支配这一交替的节奏。在情绪起伏时,节奏的平衡也能创造母子间的和谐,以及在两个成年人伙伴之间创造他们情绪起伏的和谐。

  成年人之间虽然是一起在从一个愉快到另一个愉快间波动,但情形也是如此。我们增强情绪,也需要休息、休息、再休息。双方节律的和谐在爱情、温柔,共同兴趣,相互关注和其他所有我们和爱人一起的活动中都创造了一个情绪的高潮。如果一个人把他的节律强加给另一个人,那么情绪的起伏就失去控制,情绪的起伏就会受到阻碍。

  游戏,休息,游戏,休息,再游戏,这样把儿童的情绪推向高潮,他满脸通红,动作兴奋,达到了被我称之为情绪高潮的状态,儿童的身体能量得到完全的释放,接着就需要休息了。毫无疑问,这类似于男人和女人的性行为。

  当能量得到了释放后,儿童又想要一个人活动了。人们可能会问,该如何区分孩子是想要休息还是要求结束游戏?儿童决定又自顾自地一个人活动,这明确表达出他想结束活动的愿望。他不仅把头转向其他地方,而且视线也转向“内心”,他的手抚摸自己的身体或者静静地不动。手脚不再去探索周围物体,对照料者也没有多少热情,而不久前他们对他还是非常重要的。这一切都表明:对话结束。

  在成年人身上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对一件事的高度关注达到顶点后就会减弱,随后就会转而关注自我。这时活动指向自己的身体,而不是同伴。人们吸一支烟,洗个澡,体验到这种情绪起伏以及情绪高潮使人有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不用刻意地去躲避那些强烈的体验。他不会害怕那些强烈的情绪;他已经经历过这些,已经“练习”过了,知道在最强烈的情绪之后会出现让人感到愉快的轻松和解脱。也就是说:如果儿童没有体验过这种强烈的情绪,那他成年后就会对强烈的情绪产生恐惧。一旦自己的情绪被激发出来,他会害怕是否太强烈,于是就会回避自己的这些情绪。这种害怕完全是正常的,因为他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强烈的感受,所以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样的话在他的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可知的因素。他认为那些不可知的、对他来说是陌生的东西是潜在的危险。所以会躲避那些危险的感受,即使是那些我们很爱的人,那些引起我们强烈情感的人。我们更愿意接近那些老朋友、那些安全的人。不变的是,人们渴望去体验一些非同寻常的经历,但又没有勇气去付诸实践。

  那些在婴儿期努力维持强化情绪的游戏却一无所得的人,等他们长大或者成年以后,我们能够在他们身上再次看到这种早期经历。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个过程:希望别人注意自己愿望的努力减少了,随之而来的是心灰意冷,退回到自我中去。比如,一个女孩或男孩想要接近那个能激发他们强烈感受的人,他们热烈地望着他。但童年期的经历从一开始就告诉他们,主动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除了最初的微笑什么也不会发生,他会把目光从我身上移开。也就是说:如果他或她的最初极为紧张的目光没有立即得到相应的回应,他们就会迅速放弃,马上退回原地。在游戏和工作中的每一种活动都是如此。如果我们不能很快成功地得到反馈,那我们的兴趣就会减弱。一种放弃的感受,或者更糟的是一种挫败的感觉控制了我们。性格内向者的典型活动常常是关注自身,不愿把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而转向这个世界。这些人常常感到奇怪,为什么他人不接纳他,不愿跟他玩。对他们来说是他人不给他们机会。这有点在兜圈子了。因为性格内向者会想:如果我知道他们不会对此有所回应,那为什么我还要给他们机会呢?但别人在给出回应之前正在等候着他已经做好准备的信号。原则上我们追求强烈的情绪,因为它们能够满足我们要求体验的深层需要。因此我们登上了游乐场的过山车,这正是我们情绪起伏的模式:忽上忽下,体验到越来越高,越来越深,越来越快,越来越紧张。所有的游乐场给那些没有勇气、没有能力和别人有深入的情感交流的人提供了满足的代替品。这当然是合情合理的,而且这种和别人共同的体验甚至还得到了扩展。此外足球场中的观众也同样如此,他们也想经历情绪的起伏;另外还有拳击场上也有类似的情形。无论如何,这里的刺激源是外在的;我们远远地观看,情绪不断高涨,直到一声咆哮,情绪在这样的游戏中得到释放。或者我很失望,这项让我充满期望的运动并没有让我彻底地兴奋起来。于是我对它很愤怒,认为它糟糕透顶。

  情绪起伏的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儿童在爸爸下班回来时那么欢呼雀跃,用欢呼来欢迎他,而母亲会想:我做错了什么,孩子对我从来没有表现出如此愉快?我整天都在照料他们,为他们干活,跟他们玩,可是父亲几乎还没有进家门,所有的孩子都跑向他。答案就在父母游戏方式的差别上,母亲承担了主要的教育重任。母亲与孩子的游戏更为长久而缓慢,经常是重复性的,这都不会引发孩子情绪的很大起伏。她们让孩子的感受处于一种节律之中,这让人能够安定下来。她们常常害怕孩子产生强烈的情绪。

  可以停一停了,你的脸已经通红了!这常常是母亲对父子游戏的反应,父子游戏一般比较多在运动方面。他把孩子抛向空中,然后接住,抱着他旋转。孩子非常高兴,大声地笑着,这时我们常常会听到母亲说话了:停一下,太野了,孩子已经筋疲力尽了!但这时孩子还笑着,不断眨着眼睛,他还想继续,还要这样玩。你能理解为什么母亲这时要打断父子这种精彩的游戏吗?

  与父亲在一起所体验到的这种“极大情绪起伏”是孩子通常和母亲在一起时很少能得到的。即使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很长,父亲和孩子一起玩的时间很短,却能够让孩子体验到极大的情绪起伏,直到情绪高潮,所以在孩子的眼中,父亲真棒。

  没有一个母亲需要担心孩子对间或出现的父亲的爱会一直超过她,尽管孩子在她那儿没有狂喜的感觉,而偶尔出现的父亲却能够做到,因为父亲的行为非同寻常。在大多数家庭中母亲都是照顾孩子最主要的人,她们与孩子的关系最密切。她们非常耐心,总是重复着一些游戏,以此让孩子了解世界。此外,她们对于进行那些剧烈的小游戏也毫不拒绝,但也许只是更乐意把这个机会交给孩子的父亲,因为他自己也总是从游戏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