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导读:2009年5月,《越狱》迎来自己的终结篇,而此时,美剧在中国却已经从“小众”逐步走向了彻底的“大众”。
美剧在中国的三十年发展
美剧在中国已有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对于如今的中国美剧迷来说,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娱乐消遣方式。一部美剧绵延数年,观众伴随着剧集主人公们的起伏命运走过自己的琐碎人生,那种割舍不断的情感和日积月累的影响让美剧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敢死队”不输“还珠”
197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之后,中美两国签署了一批文化交流项目。第二年,一部由中央电视台译制部引进的美国科幻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突然出现在每周四晚8时的电视屏幕上。男主角麦克·哈里斯,是一个手脚长蹼,能在水里自由呼吸和游动的“蛙人”,他和海洋学女博士伊丽莎白两人,共同经历了一系列发掘海洋奥秘、打击邪恶势力的有趣冒险。无论是情节还是特效,这部连续剧在当时美国的无数科幻剧集中都不算出众,但在中国却造成了不小的轰动。全剧21集播完之后,男主角麦克的太阳镜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所有时尚青年必备的装束。
《加里森敢死队》作为第二部引进的美剧,于1980年10月开播。它塑造了二战时期五个性格各异、身怀绝技的盟军敢死队员,他们一起深入敌后和德国纳粹作战,不但情节紧张刺激,而且对白幽默,其主要人物的性格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非常新鲜,一时间万人空巷,创造了10亿人收看的世界纪录,风头绝不输给后来的《还珠格格》。但这部26集的美剧播完第16集后即停播。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纷纷给中央电视台写信。这成了CCTV历史上的大事件。后来在2003年出版的《中央电视台的第一与变迁》中给出了停播解释:“这部26集的连续剧播放一半时,被认为是一部打斗胡闹的纯娱乐片,没有多少艺术价值而停播。”这个现在看起来有点好笑的理由,放在刚开始接触国外事物的当时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在《加里森敢死队》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火星叔叔马丁》、《成长的烦恼》、《神探亨特》、《豪门恩怨》和《侠胆雄狮》等美剧相继登陆中国。有意思的是,这些美国电视剧,除个别外,都只引进了一部分——由于中美两国电视工业的发展差异,中国到现在仍未开始使用“季”的概念,任何电视剧全部一口气演完。
看《老友记》学美式英语
热播十年的《老友记》可以说是美剧正式在中国观众心中扎根的作品,据民间人士分析,是1995年《老友记》在明珠台首播造就了最早的国内忠实的美剧迷,当时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广东沿海地区。而它正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流行是在2000年前后,由于DVD的普及,国内观众的视觉生活终于不受限制地丰富了起来。《老友记》可以算是最早被内地DVD发烧友发现的美剧。
在那个网络还不够发达的年代,一部美剧的普及工作全靠口口相传,主要“推手”是碟店老板和大学生,而被“推”在第一线的通常都是情景喜剧。因为情景喜剧通常短小精悍,对话内容相对简单易懂,许多英语老师会选择在课堂上放一集无字幕的《老友记》或者《威尔和格蕾丝》或者《人人都爱雷蒙德》来做口语培训,那时又正逢“疯狂英语”当红,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英语狂人,在听腻了英语磁带后,他们打着练习美式英语的旗号迷上了美国情景喜剧。
《越狱》生逢网络时代
《越狱》在初拍时,只是FOX台用来填补空隙的鸡肋剧集,未想到一炮而红,主角米帅名扬全美。不过《越狱》在美国国内并非口碑上佳的剧集,关注率也远没有我们国内高,最新的第四季,收视率已经跌到历史新低,可在中国,它依然像一个里程碑一样地存在。
在这部美剧的忠实粉丝群里,有很多人是通过网络与之发生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尽管在起初,它也是靠着网友之间的口口相传,但在网络相对发达的21世纪,其传播速度远非《老友记》可比拟。从它走红开始,美剧在中国的网络时代正式启航。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的翻译小团体,因为定期为《越狱》制作中文字幕而逐渐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一种叫做“字幕组”的新兴民间组织,而五花八门的下载网站和技术共享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可以说,《越狱》在中国所承载的开拓意义超过了剧集本身,它联合由此延伸出去的周边产品,如印有主角文身图形的T恤衫、“越狱头”,在中国形成了一种“美剧文化”。
2009年5月,《越狱》迎来自己的终结篇,而此时,美剧在中国却已经从“小众”逐步走向了彻底的“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