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多元智能教育: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

网络 2009-08-20 23:05:29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精练地点明做出这个决定的时代背景和它的目的意义。《决定》第一部分的标题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21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它需要什么样素质的人才呢?简而言之,它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什么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是由知识经济本质特征决定的。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不仅是企业,也是个人的生存能力。诚如思科系统公司总裁约翰·坎博斯所说,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的吃慢的”,不会创新,就是被吃的“慢鱼”。克林顿任总统期间也把知识经济定义为“以创意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社会的创新集中表现于以下三个方面:即从“一次性创新”向“持续性创新”转变;从“个别创新”向“系列创新”转变;从“专家创新”向“全员创新”转变。很显然,知识经济的这种创新本质,要求教育不能仅仅培养少数具有创新精神的专家,而是必须把创新精神作为一种重点的素质,普及到每个学生身上。

  那么,什么叫创新呢?从理论上说创新就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成果的心理品质。新颖性和独特性是创新的品格。用中国传统的语言表示,创新似乎可以称为“独胜”。多元智能理论从科学上证明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人,强烈要求教育突破工业时代培养“标准件”的教育模式。加德纳追求的现代学校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他不是在提倡“个人中心主义”,而是“向一元化的思维挑战”,希望学校能够学会开发适应不同智能结构的有效的课程方案,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机会。换句话说,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有“独胜”之处,即具创新品格。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另一个重点,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为知识经济的属性是知识和经济的紧密结合,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知识的大量生产、快速传播、及时汲取和有效应用。知识经济的这种属性,要求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方向与经济紧密结合,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何谓实践能力?通俗的说法,实践能力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最核心的理念是新型智能观,它指出智能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尤为可贵的是,特别强调了这种智能观的社会实践性,明确地说:“在特定社会中,个人如何运用他的智能,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严肃而重要的道德课题”。显然,这种智能观突破了传统智力理论多将智力视为人的抽象思维的局限,将智能与社会实践能力相融。应当着重指出的是,多元智能理论还为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那就是突出了“问题解决”的教育功能。使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不致仅仅是一个教育理想,而能成为有科学依据的教育行为。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既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也是全面推行义务教育的要求。但是,所谓面向全体学生,在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它不再是面向经过挑选后的、学习成绩相差无几的学生。而是面向全体有差异的学生,甚至是学习成绩差异很大的学生。如何对待学生差异的问题,便是能否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要求的关键。传统智能理论仅仅以人的语言智能和数学

  —逻辑智能为依据,构建了与传统考试方式一致的智商(IQ)测试方法。它关注的是“你的智能有多高?”,是用典型的线性思维方式来审视学生的,“低能儿”理所当然应当被学校教育所淘汰。“多元智能”则不同,它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以外至少还有其他5种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肢体—运动智能”等。它关注的问题是“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学生的智能无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结构的差别。它承认差异,不承认“差生”。“多元智能”理论主张,评价一个学生应该从多元的角度,发现学生的智能所长,通过适当的教育强化他的长处,促进各种智能协调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多元智能”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这就沟通了人才教育与大众教育,对开发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人力资源,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十分切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普遍要求。

  多元智能理论十分肯定地指出,它公开反对

  “精英主义”,认为“人才”绝不仅指少数的精英,“能够成功地解决复杂问题的人”都是人才。今天,我们国家的教育要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非常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像“多元智能”这样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使每一名学生——无论是所谓“聪明”的还是“愚笨”的,无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都能获得可以尽情施展其才能的机会;要由“发现和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转变为“创造适合每一名儿童的教育”。“多元智能”恰恰在这一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例如,有的农村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为高考落榜的学生设置了适合他们发展的班级,“搭建了学生成才的立交桥”;有的培智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用扬长避短的教学策略,使高度脑瘫的儿童踏进了大学之门,得到深造……总之,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实践“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三)深化对“全面发展”的理解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决不能

  “考什么就学什么”。在批判“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的最初阶段,不少学校的领导,从依法治校的角度,提出“开齐规定的课程”。这固然是应当肯定的负责任的态度,但是,缺乏深刻的认识。应当指出,我们所说的全面发展,即指德、智、体、美、劳这五项教育内容的全面发展,它是近两百年前欧洲在创立近代教育制度时提出来的。这五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对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不应有所偏废。但是,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全面发展的内涵,似应有所丰富,完全可以从脑科学或智能的角度获得新的阐释,以深化我们的理解和实施的丰富性。恰恰,多元智能理论在这方面有助于帮助我们建立新的视角。

  多元智能理论从脑科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指出,凡是一个正常的人,都是具有多种智能结合而成的有机体,即

  “每一个人都具有这些智能的潜能,我们可以依照各自的倾向或所处文化的偏好去动员或连结这些智能。”①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全面发展各种智能的生理基础,具有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全面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不再是一条经由学校教育执行的政治原则,它是有科学依据的,是可以实现的教育目标。

  ①加德纳著,李心莹译.再建多元智慧.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77.

  ②加德纳著,兰金仁译.智能的结构.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365.

  ③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260.

  ④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29.

  多元智能理论还揭示了全面开发学生各种智能的必要性,因为

  “一种智力便打开了一种可能性,各种智力的结合便造成了多种可能性。”②这是就学生个体而言,全面开发他们的各种智能,就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发展可能性。更何况现在的人类“生存在一个复杂多样的环境中,而在这环境里需要多种智能的组合。”③加德纳经过研究认为,各种智能对人的发展来说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只不过,在现阶段的社会把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置于最重要的位置之上,这对人的发展并不一定有利。就我国而言,种种复杂的原因造成偏科问题已经走到了极端,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竟成为社会的流行语,被许多家长奉为圣哲,对创新人才的成长极为不利。加德纳考察了众多人才指出:“事实上几乎具有任何程度的文化背景的人,都需要运用多种智能的组合来解决问题。因此,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和笔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个体,显得十分重要。”④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曾经论述道:“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源于艺术,所以科学工作先是艺术,后才是科学。相反,艺术工作必须对事物有个科学的认识,然后才是艺术创作。在过去,人们总是只看到后一半,所以把科学与艺术分家,其实它们是分不了家的,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钱老本人就会吹圆号,擅弹钢琴,他现身说法:艺术“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这是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揭示了只有全面发展人的智能,才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古今中外,许多大科学家都是善于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集科学与艺术于一身的典范。有人曾把科学和艺术作了这样的比喻:科学是循规蹈矩、一丝不苟、充满理智的严“父”,艺术是灵活巧妙的、善构善动的、富有情感的慈“母”,少一“亲”而不能生子女,只不过是,科学家的头脑,作为一个“家庭”是以“父亲”当家的,艺术家的头脑,作为一个“家庭”是以“母亲”当家的。这非常形象地说明了科学与艺术相互交叉的情境。①

  ①蔡克勇.多元智能理论与全面素质教育.辽宁教育研究,2000(11-12)

  总之,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创新呼唤人智能的多元发展!

  (四)为素质教育提供脑科学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脑是我们的思维器官,人类的智力素质与大脑的发展和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我国政府根据素质教育实施的需要,多次强调要重视开发人脑功能,大力倡导全面开发人的潜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指出,现在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人脑的开发和潜能运用的研究。实际上我们对脑力远未开发和运用,这大大影响了人的智能的发挥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研究。

  1998年5月23日,国家教育部科技司和基础教育司联合召开了“脑科学研究和素质教育”座谈会。1999年1月,在北京市香山联合举办科学会议,以“脑高级功能与智力潜力的开发”为主题进行研讨,其目的是要通过科学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的合作,沟通不同学科的联系,为开发大脑,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开拓一条新路。在这次会议上,还立了项目,组织跨学科学者开展这个问题的研究。会后由我国著名脑科学家杨雄里执笔,撰写专门报告。《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于2002年第2期发表的《脑科学和素质教育刍议》一文,概括了这一报告的主要部分。该报告总结了脑科学的重大进展,专门论述了脑科学进展与智力理论,他说:“随着对脑结构、功能及其活动原理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认识到,大脑不同区域在功能上有明显的分工,而这种功能定位又呈现动态的变化。在这种大脑动态功能定位的思想影响下,近20年来,现代智力理论强调智力的多元性。”明确指出“强调智力的多元性”是现代智力理论的基本特点。杨雄里列举了当今世界上三位具有代表性的智力多元化理论,其中第一位就是加德纳创建的多元智能论,他还重申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说:“智力的多元论认为,智力包含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种智力,如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以及自我反省智力”等。他专门论及“脑科学、认知科学对儿童教育实践的启示”,其中谈到“重视儿童脑发育关键期”、“脑的可塑性和教育”、“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内容,与多元智能理论几乎是完全一致的。他最后指出:“脑科学是一门富有生命力、正在迅速发展中的科学,对于脑的高级功能(如智力、思维、意识)的认识,还处于襁褓期,在教育实践中所提出的许多与脑有关的问题是目前脑科学所不能回答的,或者未能涉及的。”多元智能理论也是一个处在襁褓期的理论,正鉴于此,它也就成为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中的理论。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既不能幻想所借鉴的理论必须是处在成熟期的,也不能拒绝生成中的新型理论。对待多元智能理论也是一样,我们需要有借鉴的智慧,更要有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探索的勇气和志气。

  

 

关于多元智能教育: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相关话题在家长帮APP已经有600+文章提供详细资讯

下载APP,查看更多幼升小资讯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更多【幼升小】相关文章请下载家长帮APP
立即下载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