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从打击乐活动入手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来自网络 2009-08-22 22:56:32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导读: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的一种能力,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伴随着整个心理活动过程;是影响坚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的一种能力,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伴随着整个心理活动过程;是影响坚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幼儿注意力的养成,对其形成具有专注品质的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有集中的注意力,促其感知更清晰,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在求学做事方面,成功就更有保障。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尝试在幼儿喜爱的音乐教育活动中,从打击乐活动入手,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一、激发幼儿兴趣,培养注意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心理推动因素之一。幼儿初期注意力的水平还很低,以无意注意为主,在一定时期内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频繁、目的性不专一、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的稳定性较差,一切从兴趣出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于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

  1、引发自由敲打兴趣,引导有意打击乐器。

  兴趣的产生,总是以需要为基础,幼儿好奇心强,极易受客观事物的新异性所吸引产生兴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认识活动的倾向,就会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音乐。幼儿天性喜欢敲敲打打,对能发出响声的物品特感兴趣,每次敲响任何一件物品,他们就会发出一阵惊奇而欢快的笑声。于是,我引导孩子们寻找周围的声音,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自己敲击的,让孩子们注意倾听,然后进行比较。在这过程中,启发孩子模仿声音的音色、节奏等,并让孩子们进行声音组合,两人、三人、四人……由少至多人慢慢增多进行合奏。渐渐的幼儿的无意注意得到巩固,有意注意慢慢持续。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乐器,引发其对这些乐器的打击产生了兴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的口吻:“我们听听圆舞板是怎样说话的?”以激发幼儿玩弄乐器的欲望,让幼儿在愉快的玩乐器的活动中,初步学习乐器的演奏方法。接着我又带幼儿玩听辨游戏,如游戏“听听找找”、“听听做做”,让幼儿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帮助幼儿了解乐器的音色等特点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让幼儿在认知感受的基础上学习表达。如玩大鼓和小铃游戏中,敲小铃时,他们就做小鸟飞、小兔跳等灵巧的动作;而听到大鼓时,他们做大象、老虎、熊等笨重、凶猛的动物的动作。孩子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情感上得到满足,这样更有利于引发幼儿对乐器的兴趣,提高了活动的注意力。

  2、选择适宜教材,增强打击兴趣,延长有意注意。

  《纲要》强调: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因此,在打击乐活动中我注意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节奏鲜明的、合适的音乐材料,让幼儿愉快地随着乐曲的旋律进行打击乐演奏,以此来调动、延长幼儿的有意注意。如《苹果》、《我上幼儿园》、《看星星》、《春天》等,这些歌曲幼儿不仅熟悉,而且爱唱,配上乐器伴奏,让幼儿产生一种新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新的感觉增强了幼儿打击乐的兴趣。在唱唱打打的活动中,幼儿乐中学、学得乐,进一步体会到自由敲打与随音乐较有规律敲打的不同。幼儿逐步学习注意倾听音乐旋律,让自己敲打乐器的节拍与歌曲节奏保持一致,也逐步学会关注同伴的活动,同伴间的配合有了默契,由此延长注意的时间,也提高打击乐活动的持久性。

  3、榜样激励,进一步激发打击兴趣,提高有意注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好胜、好强、好模仿,正确评价表扬和鼓励,对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是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自尊心、自信心,用表扬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因此,我注意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当幼儿学会一种节奏、创编出与他人不同的节奏或能与同伴进行合奏时,我就用手势、动作(伸拇指、摸头、亲亲、抱抱……)眼神、微笑对孩子的不同进步及时给以肯定、表扬,并注意树立榜样,让孩子感觉周围有许多学习的良好榜样,同时,也让幼儿相信自己行,是好样的,学习打击乐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在打击乐活动中,请幼儿轮流上台演奏乐器或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演奏,由此锻炼幼儿的胆量,也鼓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孩子在轮换角色、参与演奏中,有意注意得到强化与提高。

  二、强化感官刺激,提高幼儿注意的持久性。

  幼儿神经系统的耐受力较差,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一种单调的活动,会引起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而积极的活动有利于保持注意力,增强注意的目的性,变被动为主动。因此,在打击乐活动中我注意动静结合,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力。

  1、刺激视觉,提高幼儿注意的专注性。

  小班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尤其是对视觉刺激更为有效。依据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在打击乐的教学活动中,根据音乐形象、乐曲的起伏、节奏的快慢设计图谱,把音乐节奏变为可视的节奏图谱,让幼儿直觉图谱的变化,从而感受乐曲的节奏。这种由浅到难,由形象到抽象的教学方式,深深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帮助幼儿理解、分辨音乐,根据图谱的变化进行乐器演奏的变化。如《看星星》设计不同的星星形状和颜色,☆~表示铃鼓要扬起,贴在手心上的星星让幼儿感受星星一闪一闪的节奏;《大猫小猫》设计两种大小不同的猫图谱,让幼儿探索铃鼓和碰铃的音响效果。强化视觉刺激,最直观最有效地保持了幼儿活动的注意力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满足动感,提高幼儿注意的持久性。

  人体是一个天然的节奏乐器,绝大多数幼儿都有一种天生的节奏感,他们可以用它“奏”出许多好听的节奏乐,如拍手、拍肩、拍腿、跺脚、点头、动口等等。幼儿生性好动,情绪外露,喜欢用动作来表现他们内心的喜悦,再加上小班幼儿认识节奏的特点是边唱歌边做动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引导幼儿用形象、合拍的动作,边唱边表演或边念歌谣边做动作,自觉地通过自身的身体动作去感知节奏,准确地再现丰富多彩的节奏,自然地反映他们的情绪,提高幼儿活动的持久性。如《拍拍踏踏》要求幼儿按歌词的内容合拍地做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培养幼儿手脚协调、合拍做动作的能力;《小老鼠》要求幼儿在说儿歌的同时加上按节拍跺脚。通过一系列的肢体动作练习,幼儿积极参与,注意的持久性也延长了。

  3、训练听力,培养幼儿听觉的注意力。

  听觉注意力是从事任何音乐活动的基础,也是音乐文化艺术修养所必需的能力。幼儿生活在充满各种声音、节奏的空间里,各种声音、节奏无不在他们的小耳朵里有所反映,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留心倾听自然界、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的声音、节奏,不仅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辨各种声音、节奏特点的能力,还可养成注意力集中地倾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在打击乐活动中,我选择一些调式对比明显、强弱音比较鲜明、以及具有象声词、模拟音等音乐,应用游戏形式让幼儿倾听,如游戏《拉门铃》,老师弹奏短句或唱出短句:5434│56│5-‖,也可拍出节奏:××××│××│×—‖,然后请幼儿不断的倾听感受,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它表现出来。通过练习,幼儿的音乐听觉注意力更敏捷了。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留意寻找有趣的声音和节奏,让幼儿将他在生活中所听到过的声音或节奏描述出来,如:池塘里青蛙发出的“呱呱呱”的叫声,大街上汽车发出“嘟嘟嘟”的响声,小钟走时发出“滴答滴答”的有节奏的声音。通过不同方式的听力训练,幼儿对声音的刺激已从无意的兴趣发展到有意的感受。

  三、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有意注意是完成任何有目的活动所必须的,但有意注意需要意志努力,消耗的神经能量较多,容易引起疲劳,特别是3~6岁的孩子由于心理特点,很难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孩子的无意注意占优势,任何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幼儿期,注意的稳定性不断增长,可以较长一段时间去做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或者学习。由于幼儿仍以无意注意起主导作用,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仅短暂,而且很容易分散和转移。教师在活动中必须灵活地掌握方法,不断地变换孩子的两种注意,使大脑活动有张有弛,既能做好某件事情,又不至于过度疲劳。因此在打击乐活动中,我重视通过自身的语言、表情、手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保持注意的稳定性,达到活动的目的。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表情要丰富,随目的的变化,有暗示性,善于用眼神和幼儿交流;语音、语调、语速掌握要有分寸,运用得当,有感染力;恰当地用动作来表现内容;教学方法以幼儿为主体,一切从感受入手,通过小游戏,进行简短节奏发声练习,用故事、玩具、节奏乐、头饰、图片、声势练习(拍手、拍腿、跺脚、嘴打响……)进行教学,整个教育活动始终处在听听、跳跳、拍拍、敲敲、打打的活动状态,每个教育活动都有新鲜多变的内容,让幼儿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交替,保持注意的稳定性,使幼儿沉浸在欢乐之中。

  在打击乐活动中,严格按幼儿注意发展规律,采用相应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幼儿的有意注意提高了,注意的稳定性增强了。许多原来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的幼儿,已能注意看老师的指挥、听前奏整齐地开始和结束,与同伴齐奏。与此同时,教师也可指导幼儿将良好的注意品质迁移到其他活动中,让幼儿明白之所以能演奏好听的曲子,是因为小朋友专注参与活动的结果,在日常的学习、游戏中同样要注意力集中,使自己学到更多的本领。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