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案例:一张纸的故事

网络资源 2009-11-04 21:19:24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总之,通过一张纸的案列,我成功的实施了“爱心”“耐心”“细心”教育法,幼儿的自我中心行为得到良好的矫正,良好个性品质逐渐养成;我的人格魅力也得到了体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有一天,我在中班组织幼儿玩折纸活动。活动结束后收纸时,我对每位还纸的幼儿说了声:“谢谢!”不一会儿,我收完纸正准备组织幼儿出室外游戏,刘锡恒跑到我跟前告诉我:“老师,梁成武把纸藏了起来,没还给你!”我抬眼望去,瞧见梁成武小朋友正把纸往自己的衣袋里放。梁成武的小眼睛胆怯地望着我,看见我正望着他目光一下就调开了。我微笑着对刘锡恒点点头说:“谢谢你,我知道了。”然后继续组织幼儿去室外。幼儿在室外自由游戏时,我走到梁成武面前,蹲下去微笑着说:“请把纸还给我,好吗?”他仰起小脑袋望着我,小手伸进衣袋里紧紧抓住纸,犹豫着,不肯把纸交还给我。我用一只手掌轻轻抚摩着他的小脑袋,微笑着说:“如果你不把纸还给老师,幼儿园里的纸就越来越少了,以后你想玩纸的时候还有纸玩吗?”我用期盼的目光与他对视着,耐心地等待着他的回应。只见梁成武慢慢地把纸从衣袋里摸出来,迅速地递还给我。我高兴地说:“谢谢你!”他回答到:“不用谢!老师,我下次不再藏纸了。我就在幼儿园玩纸。”

  通过这个案列,我清晰地感觉到梁成武的进步及我“爱心”“耐心”“细心”教育法的成功运用。

  梁成武小朋友聪明、好动、好强,占有欲非常强,加上优越的家庭条件及长辈过分的宠爱,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表现非常强烈。如:他喜欢的东西非要占为己有、自私,、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关心他人、大家应该以我为中心;长与同伴抢夺玩具;明明知道自己做了错事也从不主动承认错误等等。

  幼儿的“自我中心”行为一般是指某些主客观相互作用方面的缺乏鉴别能力、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而不考虑他人需要倾向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存在于儿童身上的普遍现象,是当前学前儿童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随着我国人口独生子女政策的持续实施,家庭成员结构4-2-1的组成变化,幼儿自我为中心行为在家庭中不断得到负面强化,并影响到幼儿积极、健康成长。针对梁成武及普遍幼儿的“自我中心”行为特征,在日常活动及教学活动中我坚持采用了“爱心”、“耐心”、“细心”教育法。为矫正幼儿的自我中心行为及幼儿的健康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爱心”是指:用自己全部的爱去关心全体幼儿,不歧视幼儿,用幼儿的眼光去观看世界、去感知、体验世界。“耐心”是指:耐心教育幼儿习得知识,教会幼儿遇到困难时不气馁有耐心,有自信心;同时教师自身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幼儿的回应,不粗暴对待幼儿。“细心”是指:教师要加深对幼儿这个群体的了解,细心观察每个幼儿,了解他们各自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他们各自独特的的学习方式,了解幼儿家庭以及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个体差异。在了解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以此促进幼儿在不同层次上、全方位的发展。

  在本案列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收纸活动时,我对每位还纸的幼儿采用微笑式教育,并坚持对每位幼儿说了声“谢谢”。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还纸的积极性、陶冶了幼儿情操、愉悦了幼儿情绪;同时也给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良好的个性品质。每位还纸的幼儿均能主动对我说:“不用谢”。这是爱心教育法的具体体现。

  2、当刘锡恒告诉我梁成武并没有还纸给我时,我的目光和梁成武的目光碰在了一起,我没有用严厉的目光去批评他,也没有立刻要求梁成武交还纸给我,而是采用了冷处理的方法。同时,我对刘锡恒也表达了谢意。这样,我不仅满足了刘锡恒得到老师表扬的欲望同时也保护了梁成武的自尊心。这是我细心、爱心教育法的具体表现。

  3、当梁成武的小手紧紧纂住纸张还在犹豫是否应该把纸交还给我的时候,我并没有采取粗暴的抢夺方式(虽然粗暴的抢夺同样也能取回纸),而是用爱的抚摩感化幼儿,用爱而期盼的目光与他心灵交流,耐心等待。让幼儿在自我评价中感知自己藏纸行为的错误,心理变化产生行动变化,由犹豫到迅速还纸,并自觉保证今后不在藏纸这样一个过程。这是耐心、爱心教育法的具体体现。

  总之,通过一张纸的案列,我成功的实施了“爱心”“耐心”“细心”教育法,幼儿的自我中心行为得到良好的矫正,良好个性品质逐渐养成;我的人格魅力也得到了体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