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幼教改革的关键
导读: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首先要做到尊敬家长和做到一视同仁,其具体做法是:在幼儿面前不要对家长说长道短;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喜欢自己的孩子;不要只关心几个家长而无视其他家长;及时向家长汇报幼儿的在园情况,在向家长汇报幼儿情况时,要在先表扬的基础上再指出幼儿的不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本中之本。今天的幼儿将是2l世纪的主力军,他们今天奠定的基础,将会造就他们成为明天创造祖国繁荣富强的中坚力量。教育思想是教育实践的指南,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要提高幼教质量,首先要更新施教者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不断推进幼教改革的进程,提高幼儿素质,这就需要我们站在新的高度,让教师掌握正确的教育手段和教养行为,使之逐渐向科学适宜的方向发展。并以此形成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案,来满足二十一世纪对素质人才的需求。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必定会在这里得到融会贯通和正确的实施。
教育观念支配着教育工作者的施教过程,科学的教育观念能够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主动地形成适宜的教育行为。这样,教师在幼教改革进程中才能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并且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的幼教改革就必须紧紧抓住教育观念更新这条主线,把科学的教育观念内化成科学适宜的教育手段,有力地推动幼教改革的步伐。
一、设良好的环境去关注幼儿
幼儿教育本质是—种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来自于教师的创设,教师创设什么样的环境,幼儿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教育和影响。在给幼儿创设优越的物质环境之外,精神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女士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儿童自我发展的“援助者”和优异环境的“创造者”,要“援助幼小心灵的发育”。这种优异环境的“创造者”,无疑就是要求我们在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的同时,还要注意从深层次地接纳每—个幼儿。做到深层次地接纳每—个幼儿是不容易的,因为每一个幼儿都有不同的性格,教师怎样满足不同性格的幼儿情感的需要,这就要求针对不同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幼儿的人格和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赢得幼儿对老师的信任和喜爱。例如,我园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教育活动时,教师在提出问题请幼儿回答这—环节,两种教有方法的对比就体现了两种教育观念的转变过程,一种做法是对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的幼儿教师偏要他起来回答问题,结果幼儿回答不出,因此情绪比较低落,影响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另—种做法是降低问题的难度,让幼儿顺利地回答出来。前者按照旧的教育观念来看是对幼儿负责,其实是否定了幼儿情感需要,是对幼儿人格的不尊重:后者给幼儿回答问题提供了条件,给予了幼儿选择的权利,为幼儿自信心的树立提供了可能,体现了尊重幼儿的新观念。又如,小班幼儿刚入园时有一种“追人”现象,认准一个老师就形影不离,其他的老师谁也不跟。还有的幼儿拿着从家里带来的东西就是不松手,甚至中午睡觉的时候也不肯松开。起初,教师们不理解,认为这样的孩子真怪。后来在学习了素质教育和幼教改革的材料后教师们才明白了这个秘密,知道了这是幼儿追求情感需求的表现,他们把所追的老师认定为自己家中某一个亲人,把从家中带来的物品作为依恋家庭、依恋亲人的“信物”,明确了幼儿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就耐心地让幼儿先“追”一个教师,然后慢慢地“追”全班教师,由不愿意把手中的东西放下情愿地把东西交给老师,这其中包含了幼儿情感迁移的过程,使幼儿把对父母的爱迁移到教师的身上。只有在这些细小的教育环节上理解幼儿和尊重幼儿,教师才能在心中真正接纳每—个幼儿,从而教师和幼儿才能共同创设融合的师生关系。
全面、整体、发展和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幼儿。教师要深刻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懂得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各不相同的书,真正承认在体力和能力上都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才会相信幼儿都有发展的潜力。儿童的自信感来自于教师的评价,教师如果用积极期待的教育眼光看待幼儿,那么幼儿就会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的“暗示”而全面发展。反之,如果用消极、“怠倦”的教育眼光看待幼儿,那么幼儿也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消极的“暗示”而出现发展障碍。教育者两种不同的态度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例如,对于调皮好动的幼儿,正确的教育观念就理智地认为这是儿童时期正常的行为,从而采取积极的教育方法,发现好动幼儿的长处正面引导他们发展能力,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发展;旧的教育观念就会不理智地认为这是幼儿不正常的行为,从而采取消极的教育方法,使幼儿个性得到抑制而得不到正常发展。我们对于能力较差的幼儿也以鼓励为主,不做横向比较,而做纵向比较,只要幼儿在自身的水平上有提高就是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过早对幼儿进行定性,为此我们有目的地开展“我是好孩子,老师喜欢我”“我能行”等为主题的活动,取消班级的小红花评比台、在幼儿之间不分三六九等等具体做法,保护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为幼儿之间创设了—个平等的同伴关系。
二、树立大教育观,实现家园共育。
幼儿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幼儿的发展受着家庭、幼教机构及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对广幼儿来说三大环境对他们发展的影响以家庭为最大。受旧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的办园长期以来呈现封闭状态,把幼儿教育视为幼儿园教育,错误地认为幼儿园可以单枪匹马地完成幼儿教育的任务。这种旧的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幼教改革的需求,幼儿教育必须以家庭和幼儿园紧密结合作为基础,树立大教育观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共同承担起教育幼儿的重任。
(1)、认识目标上的沟通,以实现教育的“同向”。教师在具体落实培养目标时是否将家庭的配合因素考虑进来,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幼儿过程中进行了沟通与合作,并对教育目标有了共同的认识,那么两者就能在教育幼儿时做到步调一致。例如,在实施小班幼儿要走着来幼儿园这一教育目标时,我们就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在接送孩子时要给予配合。结果家长配合得很好,这一目标顺利实现,教育效果也达到了事半功倍。反之,家园配合如果脱节,教育效果也就会事倍功半。所以,家园配合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有效途径,而且还是实现教育“同向”的必要条件。
(2)、教育过程中的沟通与合作。实现教育过程中的沟通与合作首先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针对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活动而不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这一陈旧观念,我们用列举事实的方法使家长知道一个孩子学习上的缺欠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人格上的缺欠会贻害他一辈子。从而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帮助家长掌握教养孩子的科学知识。针对一些家长对孩子的任性和娇气而束手无策,我们采取了跟家长交谈和用联系册等方式向家长介绍怎样克服幼儿缺点的方法。如,对于任性、娇气的孩子教师就向家长推荐用“挫折教育”的办法教育孩子,告诉家长掌握教育的分寸给孩子吃点苦头,使孩子懂得父母对自己的要求不是一味顺从,也使家长明确了科学和理智地教育孩子的方法。
(3)、家长参与教育。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首先要做到尊敬家长和做到一视同仁,其具体做法是:在幼儿面前不要对家长说长道短;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喜欢自己的孩子;不要只关心几个家长而无视其他家长;及时向家长汇报幼儿的在园情况,在向家长汇报幼儿情况时,要在先表扬的基础上再指出幼儿的不足。做到了以上四点我们就能取得家长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理解,有了信任这个感情桥梁,家长才能愿意接受我们的教育建议,认真地配合我们的教养工作。其次,我们还要改变以前拒家长于门外的传统做法,一方面请家长随时进入班级,做教师的助手。另一方面,在“六一”等重大活动时要和家长商量,听取家长的意见,共同制定活动的计划,请家长参加活动。通过以上渠道和形式的家长工作,家长不仅对一些具体的要求和活动能给予很好地配合,实现同步教育,在育儿方向上取得共识,使家长们的育儿观发生了变化。而且还为幼儿创设了由父母和老师共同编织的充满亲情利宽松的精神环境。
对以上两方面的初步探索,我们的教育观念的转变经历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的内化过程,也就是说进行了一个教育活动后教师要通过自检哪些是新观念:哪些是旧的教育观念,我们提倡用大家评议,互提意见的方法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这样给幼儿园的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教师的教育行为在科学的教育观念的支配下越来越适宜,幼儿的身心得到了全面发展。
伊敏煤电公司第一幼儿园 谢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