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的形体表现形式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节奏,节奏也有着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用形体动作表现节奏,就是以音乐刺激听觉,产生印象,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示音乐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等。对孩子来说,就是听音乐时,用身体的动作来体现节奏。由于幼儿期的孩子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这种活动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节奏感。
如何教育孩子用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呢?
1、首先应该培养孩子用形体动作表现节奏的兴趣。可让孩子观察人体本身的许多动作中包含着强烈的节奏。如爸爸走路的动作,妈妈织毛衣的动作,哥哥姐姐做操的动作等,让孩子感受形体动作能表示节奏。
2、和孩子一起编些简单的体态律动。可选择切合孩子日常生活的内容,如穿衣、洗脸等动作,配上简单优美的音乐,表现节奏。还可以让孩子模仿喜爱动物的动作,听音乐表现节奏。如:小兔跳、小鸭走、大象甩鼻子等。为了提高孩子练习的兴趣,成人可以参与和孩子一起做,并注意培养孩子合拍的能力。
3、选择有趣生动、强弱节奏比较明显的乐曲,让孩子随着音乐的反复用形体动作来体验节奏的快慢和强弱变化。例:让孩子跟着音乐节奏走步,要求走步的速度与音乐的快慢一致。音乐快,走得快,音乐慢,走得就慢,用走步的动作来表现节奏。还可用嘴巴发出象声词来伴随动作,体验节奏的强弱,例:一边听音乐一边打鼓,嘴里随声发出“咚咚咚”的打鼓声。音乐强,打鼓动作重,嘴里发出的声音也高。音乐弱,打鼓的作轻,嘴里发出的声音也轻。
4、在孩子基本掌握了用手、脚等表现节奏后,要引导他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头、肩、腰等)来表现节奏。在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时,一定要注重让孩子自由发挥,即兴表演,切记不要记孩子一味模仿大人的动作。孩子出现动作不协调等现象是难名胜的,应在成人的引导下进行自我调整,达到形体与节奏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