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主题札记
儿童把生活当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感知、体验、操作,对它们的成长也是十分有益。
昨天在家里还是一个众星捧月的宝贝,今天已需要独立地走向集体生活。我们小班第一个主题是《幼儿园真好》,主题在孩子的哭声中拉开序幕,也开始渐渐的在孩子们的笑声中快结束了,在这一段时间里孩子成长了许多,还记得有一天早上孩子们在活动区快乐的玩着,个个兴奋的不得了。我也被他们的兴奋所感动,穿梭于各区之间,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服务”,当我走到“娃娃家”的时候,忽然发现地上散落着几个娃娃和玩具,显然这是孩子们玩得高兴时掉在地上的。我看了一会儿,发现这个区的几个孩子并没有注意他们,没有一个人把它们捡起来,好象根本就没看见,有的还从它们“身上”迈过去。我走过去对正在那玩的扬扬说:“你们的玩具掉了,你把它们捡起来吧!”扬扬看了看地上的玩具,又看了看我。眼皮一垂,慢悠悠地说:“那个不是我弄的”。说完之后极不情愿的离开位置,吧地上的玩具一个个捡起来。在捡的时候还不时地用眼睛瞟瞟我。
又是新的一天,各区的活动依然像以往一样令孩子兴奋。在玩具架旁边两个娃娃静静地躺在地上。不知道躺了多久,我看了看“娃娃家”,扬扬在那玩着呢。我不想再次强求他捡起玩具,就故意大声说:“哎呀!这怎么有两个娃娃躺在这里呀?真是可怜,它们找不到妈妈了,不知道有哪个好心的小朋友愿意和我一起把它们送回来呀?”说话的时候我试探地用询问的眼神看了看扬扬。没想到,我的话音刚落,身边的扬扬就转过头来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地上的娃娃,笑这对我说:“那我帮你把它们回家吧。”我高兴地用力地点了点头。
两次相同的情景。两句不同的话语,就能引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第一次,扬扬在老师的提示下极不情愿的捡起了地上的玩具,他心理是不甘的,想的是这个娃娃并不是我掉的,老师为什么要让我捡?而恰在此时我又是以命令的口吻要求他捡起来。当扬扬用生气的眼神看我,对我表示不满的时候,我心里猛然一揪。那种感觉我至今都记得。我忽然发现我一句不经意的话伤到了一个孩子幼小的心,虽然我只是想让孩子了解,玩具掉在地上不论是谁掉的,我们都应该把他捡起来。但孩子似乎并没有理解我的用意。他想的是老师在要求他,他们虽然小,但他们和成人是平等的,也需要成人的尊重。
当发生了第二次相同的事件后,我想到了扬扬前一次那极不情愿的眼神,于是我试探这换了一种口吻。一个征求似的口吻,一个询问式的眼神,都让孩子看出了我对他的尊重。这一次扬扬高兴地把两个娃娃送回了家。看着他脸上的笑容,我知道这一次的教育手段是恰当的。建立在平等、尊重上的,适当的教育是多么容易让孩子理解啊!幼儿园有孩子喜欢的活动,有能够理解它们的心事的老师和朋友,他们就能生活的无拘无束,而且从中受益。我的心里忽然有一股暖流,悄然流过……
在我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平等、尊重是首要的,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行为态度于幼儿积极有效地交流和互动,使
幼儿不断感受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另外还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喜欢儿童话、游戏话的语言。儿童把生活当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感知、体验、操作,对它们的成长也是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