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和上学择校成为80后父母话题关键词
一直以来,舆论对“80后”夫妻诟病颇多,说他们自私、没责任感、生活没计划、“月光族”,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有了孩子或刚刚怀孕的“80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特别是生活随意自由散漫的男青年忽然变得计划性极强,把自己做旅游攻略和办公室策划文案的劲头儿完全用在了制订孩子教育的线路图上。
孩子3个月父母不行动,将来就会无学可上?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徐先生29岁,属于“80后”,孩子还不到一岁半,可他和妻子林女士的生活却在这一年半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早教、小升初、择校、学区房之类专业高深的字眼成了他们夫妻间话题的关键词。
“奶奶开始特发愁,说我们是小孩子心性,生活要有计划,不然会吃亏的。”不过短短一年时间,“老太太又觉得,我们太过操心了,都不像年轻人了。”林女士说。
“现在他最感兴趣、最舍得下工夫研究的,就是孩子的上学问题。”说起丈夫徐先生,林女士颇有些无奈,从一无所知到深入了解,徐先生的生活规划随之一改再改,摇摆难定。“说不了三句话,他就会扯到上学择校上来。”林女士觉得无趣,却无可奈何。是什么促使他们产生了如此大的转变?
刺激徐先生的事,发生在孩子3个月大的时候。当时,徐先生去家附近唯一的一所公立幼儿园为儿子登记报名。看着16开本上密密麻麻的十几页蝇头小字,徐先生当时就蒙了。本以为自己算行动早的,没想到别人在孩子出生的第二天就去登记排队了。
“幼儿园录取讲究先来后到,我们肯定没戏。”徐先生说,他希望孩子能就近入学。既然离家最近的公立园上不了,就考虑附近的私立园,“将来可以买辆车,接送方便,孩子也不用太早起床”。
徐先生比较过私立园和公立园的学费,前者一般在每个月2200元左右,后者算上赞助费在每个月1500元上下,但私立幼儿园多,选择范围大,“没那么难进”。而且,同事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徐先生,如果团报或者年交学费,还会有优惠。
可是,徐先生实地考察的结果,却彻底打碎了他美好的愿望。
“转了周围的4所幼儿园,”徐先生说,没有一所接受提前报名,没有一所接受团报,没有一所提出有学费优惠,“老师都说,2011年入园的孩子太多,现在都是满员,不好说到时候开不开班。”
“如果不马上行动,孩子可能到时候无学可上。”徐先生说,他的生活重心由此完全转移,从基金收益多少到该不该买车,从新建幼儿园到高考升学率,从房价涨跌到贷款利率,关心的东西越来越多,因为这些“都是影响孩子上学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