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史家小学——跟随作家韩晓征感受其细节教育(4)
万平老师与小小书包
万平老师说:世界上有这样两种事物,看上去都很小,可是都很神奇——一个是种子,一个是孩子。为了孩子,万老师倾注了全部心血。
万老师是北京市首届十佳班主任,在北京市教委主持“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也是北京最早开设班级博客的老师之一。万老师喜欢猫,在博客里亲热地称呼孩子们为“小咪”,“小咪”们则根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称万老师为“蓝喵呜”。
这位“蓝喵呜”身兼数任,说话像连珠炮,走路像一阵风,每日里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是家常便饭,一大早又是精神抖擞地走进校门。
在教出一大批作文获奖优秀学生的同时,万老师一直默默给自己提出更高更细的要求:不漏掉一个学生。尤其是对那些由于自身或家庭的原因,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的孩子,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训练。一位学生由于脑发育迟缓合并多动症,在四年级时话还说不清楚,人称“鸟语”,生活、学习不能完全自理。全班51名学生中被他打过、攻击过的有40多名。从1998年3月开始,万老师与家长合作,从进教室,进座位,收拾书包,收拾文具,走路、踏步做起,一点一点地对孩子进行引导矫正。几乎每天,都与孩子妈妈进行教育笔谈。这样家校配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自理能力都有显着提高。在孩子上了初中之后,万老师依然与其班主任保持联系。10多年来,这样的个案不下20例。
小学是为孩子一生打基础的阶段。万老师非常注重“细节教育”,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一次家长会上,万老师专门以“书包”为主题,向家长们阐明,小小书包是个缩影,展示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自理能力,甚至精神面貌,是良好习惯、美好人生的起点。
不知不觉间,万老师已经把一粒粒小小的种子,植入了孩子们的心里,又施以和风细雨,让时间来证明这双重的神奇。
李婕老师与一枚小小臂章
万平老师的徒弟李婕老师虽说非常年轻,可是对待一些喜欢调皮捣蛋的小家伙,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班上有位同学叫“小温”,一度谁提起他来都要皱眉头:学习差,不听讲,还爱打人……李老师经过了解,得知小温从小父母离异,被寄养在亲戚家中,家人觉得他可怜,就过分溺爱纵容……
知道了症结,李老师就对症下药。针对小温孤僻暴躁又自卑自闭的性格特点,李老师首先发现了他的长处:爱劳动。于是请小温帮助班里倒垃圾、打扫卫生。小温干得很起劲儿,老师每次都及时表扬和奖励,慢慢地,同学们也都对他产生了好感。小温的自信心也提高了,但行为还是不够稳定,而且上进的动力不足。于是,李老师又趁热打铁,跟教导处负责老师商量过后,让小温戴上了一枚漂亮的臂章——成为学校唯一的长期文明礼仪监督员,有权对同学们的不文明行为予以指出和记录。
同时,这也是李婕老师为小温上的一节生动的逻辑课:要想正人,先要正己——文明礼仪监督员,自己首先要成为讲文明懂礼仪的模范。
从此,小温像变了一个人:自尊自信,充满了快乐和希望。学习也有长足进步,在期末,还被评为三好学生——那可是以前小温想都不敢想的荣誉呢!
在史家小学,每一位老师都是特别的。你能从陈玉梅老师为全班同学点评、出版的作文集《早春的花萼》之中,欣然感到孩子们对万事万物都怀抱着盎然的兴趣;能从万平老师鼓励同学们进行的“小目标,大理想”阅读活动中,体味到老师对孩子们那份“植梦想于现实”的殷切期待;能从来访的外国友人那激动的眼泪中,领悟出孩子们一张张天真笑脸的强大感染力;能从王滢老师、赵蕊老师的数学课上,发现她们是多么尊重自由表达,悉心呵护、启发孩子们的求异思维,而自由与求异,正是创造的一对有力翅膀……
好的教育,更像是一种美好的空气,清新滋润,直透心脾。史家小学的老师们代代传承,把满腔的敬业热情,春风化雨般地,融入了这无所不在的清新滋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