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培养EQ的第一所学校
在美国的学校,都把情商教育融入每天的教学和校园生活中去了。而更应引起注意的是比学校更大的“情商教育”基地是“家庭”。美国心理协会终生成就奖获得者丹尼尔·戈尔曼在其所着的《EQ》一书中清楚地指出:“家庭是培养EQ的第一所学校,有高EQ的父母,才有高EQ的小孩。”
父母是孩子“EQ”基因的慢养者
EQ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智力(Emotional Quotient/Intelligence)。简单的来说,EQ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它不同于IQ受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EQ的高低主要还是靠后天的培养。丹尼尔??戈尔曼发现每个人对情绪的认知和处理情感的能力大部分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如果妈妈生气时会乱摔东西,那宝宝看样学样,也会用极端的方式发泄不满;如果妈妈独立孤僻,不愿与人合作,那宝宝将来很有可能也会“与世隔绝”。
虽然,EQ不受父母DNA影响,但父母自身的情绪控制是宝宝EQ雏形最直接的导火索。而朝夕相处的行为引导,又是孩子奠定自身EQ最主要的指症。
四步慢养法植入宝宝EQ的“种子”
研究指出,EQ最早在0岁时就开始形成,进而在整个童年期逐渐形成,然后建立起我们已有的情商观念。孩子脑部的发展在0-5岁时是一生最快速的,特别在情感能力的学习方面。
1、建立安全信任感
0-l岁,此阶段父母应经常与宝宝一起做各种游戏,教宝宝说简单的话,尽量满足宝宝急于探索世界的要求。此时,父母除了在生活上悉心照料宝宝之外,更需要在心理上、精神上安抚和关爱宝宝,让他在懵懂中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最初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建树平衡的个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化并固定好情绪
2岁开始出现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开始分辨“你的东西”和“我的东西”,并拒绝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容易兴奋,易怒。他开始会细分情绪,如开心时会大笑,而看见了妈妈会微笑。在此阶段里,父母应帮助宝宝强化和固定好情绪,疏导不良情绪。
3、提供感受丰富情感的机会
3岁已经学会用哭以外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要求。他会采用行动和语言来表达他内心的感受和兴趣爱好。例如,宝宝尖声大叫,说明他很不高兴;而有打人举动,则是心情已经很恶劣了。看见爸爸妈妈吵架,他们会在一旁哭;见母亲情绪不好,也会安慰妈妈说“妈妈,笑笑。”此时,最重要的父母要为孩子提供感受各种情感的机会,还要善于把孩子丰富且敏锐的情感引向好的方向,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其健康发展。
4、建立快乐的人际互动
4—5岁的宝宝有了社会性的发展: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如果父母对孩子不够关爱,会造成孩子的情感饥饿;如果孩子害怕老师,可能会对以后的上学产生情绪障碍;如果处理不好与别的小朋友之间的关系,那么孩子可能养成孤僻的性格。所以,父母不但要注意与孩子间的亲子感情,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同伴面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