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给胎儿来场艺术胎教
孕妈妈开始感觉到胎动了吗?你正准备以哪一种胎教来回应胎儿,开启他的新生之旅呢?对于抚摸胎教、语言胎教等胎教方式,想必大家都已不再陌生,那么艺术胎教呢?你是否忽略了它?笔者在此建议孕妈妈给自己的心灵多点艺术关照,也给腹中胎儿来场艺术巡礼,为宝宝日后的“美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用艺术孕育新生命吧!
以前的人怀孕但求平安、健康,随着人们对子宫内胎儿的了解,以及适应时代竞争的需要,准父母在怀孕之际所投入的心血也越来越多,希望借助胎教早一步提升孩子日后可能需要的各种能力。
除了智力、创造力、情绪力等耳熟能详的生存条件,你可知道,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已将“美力”誉为新世代的个人与企业所需具备的竞争力!也就是说,在竞争的年代想要胜出,没有“美力”是不行的。
另一方面,抛开社会竞争力不谈,艺术对于人的素质和境界的提高大有益处。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懂得欣赏艺术或进行艺术创作可陶冶情操,使人产生幸福感。试问:谁不想让自己的宝宝成为一个容易感悟幸福的人呢?
两个艺术胎教的绝佳机会
艺术,很多人会将它作为束之高阁的奢侈品。艺术节执行总监王文仪指出:“在升学制度严格的国家(像是亚洲地区),国人的艺术教育普遍有缺乏的问题。”
事实上,艺术带给人们的影响力和人们接触艺术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王文仪总监认为:“不管孕妈妈在孕前是否喜欢艺术,或者接触艺文活动的经验有多少,用艺术养胎绝对是有益的,既可以使孕妈妈保持良好的情绪,更是培养孩子艺术气质的重要关键。”
1.当胎动明显后
挥别了孕早期的害喜和凡事谨言慎行,在怀孕20周左右的产检中,医师通常会提醒孕妈妈:“该留意胎动了,可以准备做胎教了!”
为什么不在怀孕后的第一时间就进行艺术胎教,非得等到妈妈能感觉胎动后才开始呢?依据胎儿器官发育时间表来看,胎儿在此时期的视觉、听觉发育已达到可以接收信息的程度,并无时无刻不在接收来自妈妈身体内外的信息。例如,这时期的胎儿对光照有反应,听得到妈妈的心跳,甚至“感觉”得到妈妈今天的心情好坏。
大力倡导0岁教育的日本右脑开发专家七田真教授曾表示:“母亲和胎儿之间的种种微妙连动,正是胎教实现的基础。”
孕常识
胎动,是指胎儿在妈妈子宫里活动。虽然胎儿早在妊娠8周左右就有“动作”出现,但以超声波监看就会发现,此时胎儿的运动还不太协调,通常只是一些反射性的动作,所以妈妈得等到怀孕18~20周,胎儿更成熟了,系统化的动作出现后才能明显感觉到。
专家建议:感受胎动喜悦的同时,妈妈和爸爸必须适时回应胎动。及早和胎儿建立互动,便可及早开启亲情之门。
孕妈妈这样做
经常或定时把自己置身在艺术、文化的氛围当中,因而有共鸣(如感觉舒适、愉快等),或者通过和宝宝说话将所见所闻跟腹中胎儿分享。
王文仪总监表示,聆听胎教音乐是多数孕妈妈可以接受的,除了广为人知的莫扎特胎教音乐,举凡能让妈妈听起来感觉顺耳、愉悦的,都是适合的胎教音乐。其次,艺文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美术、音乐、电影、文学、曲艺等,每个人偏好与可接受的领域不一样,妈妈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来看、来听、来学。
2.在艺文活动的旺季
对于平时较少接触艺文,但想为胎儿来点艺术熏陶的孕妈妈,王文仪总监建议:“先从身边容易参与的广泛性艺文活动开始,如到家附近的艺文活动中心拜访一趟,看看是否有演出或展览可以欣赏,或者参与讲座、才艺课程等都是孕妈妈不错的选择。”
妈妈这样做
没有地缘便利的妈妈,不妨趁着每年的暑假期间计划性地来一场艺术盛宴,因为每年七八月份可说是艺文活动的旺季,许多国内外团体、大小型表演都会选在这个时候演出。
培养生活中的“美力”
如果说最好的胎教来自准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那么最好的艺术培养其实也源自准父母日常生活中对于艺术的态度,不喜欢音乐的父母很难培养出音乐家孩子。
王文仪总监说:“人生需要与艺术同行,它可以单纯的只发挥娱乐功能(引起喜怒哀乐的共鸣),也可以在人生面临抉择时,为我们提供多一些知性的方向和对事物掌握的精准度,因为艺术可为人们开启更广的视野、更宽的胸襟,以及更深思的习惯。”
3态度请“艺”常驻你心
无论是培养艺术气质,还是落实生活中的“美力”,艺术修养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王文仪总监表示,艺术能力的养成需要:①培养主动性(就是接近它);②建立习惯(就是累积经验);③学习表达(就是练习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再有艺术天分的孩子,如果没有环境去引导和表现机会,他的人生表现可能会跟一般人没两样。”
除了要有积极而正面的态度外,还需克服“过度焦虑”和“要求成果”这两项大多数人在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王文仪总监提醒家长,不论是自己还是日后让孩子接触、学习艺术,千万不要焦虑,应该有一份放松的心情。另外,对艺术的接触和学习,越小开始当然越好,因为比起大人,孩子有无限的接收能力,但艺术的鉴赏能力通常与心灵的成熟度、个性、人生阅历等有关,所以孕妈妈自己即便无法及早,现在开始也不迟。
3方法懂“艺”非难事
很多人看表演都爱追究到底看没看懂,对此,王文仪总监认为,这是我们的教育过度要求标准答案造成的。“大部分节目设计会将观众分成两个层次:一般观众和专业观众。不同的观众会在节目里体会到不同的东西。一般观众只需要去感受整场节目带给自己的共鸣即可,而从事艺术工作或已经有艺术鉴赏经验的人,则可以把自己当作专业观众,在声光、布景、戏剧张力等处多加观察和思考。”
另外,如何积累每一场艺文表演的观看经验呢?王文仪总监提供了以下参考方法:
1.平日修学分:聆听导读和推广讲座。
2.当场修学分:在欣赏节目之后尽可能地讲出自己的感受,与别人分享和交流。
3.事后修学分:找出专家评语,看看别人对同一节目的看法。
妈妈这样做
妈妈每次看节目时,心情的起伏无需另外言喻,胎儿已能感受得到,妈妈也可和腹中胎儿谈谈对节目的看法。(记得先唤“胎名”后再开始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