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女孩学会去爱这个世界
一个人只有懂得先伸出自己的手,才能握住别人的手;而有过被爱的、深切感动的人,更能有爱别人的能力。这样的道理用在亲情、爱情、友情上都一样。如果为人父母者想要培养出一个富有爱心的女孩,让她长大后能懂得自爱、爱人,就要从小让女孩学会爱,拥有爱的能力!
一位母亲为了让女儿体验没有水的感觉,暑假的时候,她特意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从东北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
在火车上,母亲告诉女儿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孩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
到了定西的老乡家,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她们,这个地方日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再用来洗衣服,最后还要用这盆脏水去喂猪。
女儿担忧地问:“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
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
“我给它们喝柠檬汁,喂牛奶。”女儿一脸稚气地歪着头回答。
妈妈又问她刚才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女孩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净。”
“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两天没喝水了呢?也不喝吗?”
“不喝。”
就在那天晚上小女孩哭了,不是因为妈妈批评了她,而是因为她太渴,这儿太苦。对她来说,毕竟再大的挑剔也抵不过口渴的难耐,于是她终于喝了两天来的第一口水。
这里的早晨,天气都有些阴沉,似乎一场雨即在眼前,像是要给太久没下雨的土地及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希望,可希望最终都破灭了。
土地已干得裂出了一道道缝,农民们面临的将是颗粒无收的命运。
这天,母女俩要回家了。女孩已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此刻的离去竟有些难舍。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旧,而且他们从未尝过水的畅快淋漓,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泪滴。
母女俩挥手告别了黄土地,把那里的贫穷落后留在了身后,但把一种体会留在了心里。年轻的母亲要让女儿体验的,应该不只是水的珍贵。
什么是爱心?那不只是打电话到新闻媒体去宣布“我要献爱心”,也不只是在镁光灯的闪烁之下向某慈善机构捐款,而更应该是不漠视、不鄙夷那些不如我们生活条件的生命存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
也许你的女儿出生于繁华都市,也许你的女儿生长于穷乡僻壤,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对待出身,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以及努力做一个具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人。这才是女孩健康成长的基石。
家庭环境是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接触的第一个重要环境。因此,想要培养充满爱的能力的女孩,就要从小开始,而不是要等到学龄期再期盼学校老师来教导。
培养女孩爱的能力,父母就应该给女孩提供“爱心”教育的机会。比如带女孩搭公车时,看到有老人上车,父母应以身作则地起来让座,就是让孩子感受“博爱”意义的好机会。同时引导女孩关心身边的人。如果听到有其他小朋友有困难,父母可以主动告诉女孩去问问小朋友是否需要帮助,并且在女孩帮助小朋友时,能给予协助,让女孩从小就能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也能让她更富有怜悯之心。
父母还要教育女孩尊重生命。为了让女孩将关爱的情感也能投注到人以外的事物中去,父母可以在家中养宠物,像猫、狗、鸟、鱼等,或种几盆花草。让女孩负责去饲养或换水、清理时,顺便告诉她万物生长的过程,让女孩去跟宠物自由互动,或者观察植物生长,她就能慢慢体会生命的意义。
管教女孩时,同样要让她感受到你对她的关爱之心。特别要提醒父母的是,管教孩子必须有理有据,千万不能情绪化地打骂,必须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应该得到什么样的惩罚;对在哪里,应该得到什么样的认可和表扬。这样,才不致让孩子有偏差的认知或行为产生,为她将来健康人格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讲好的传说、故事给女孩听也是一种好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故事的角色会影响、投射到孩子身上,通过模仿众人景仰的英雄、善心使者,从而自然地去检视自己日常生活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