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择校费,切断利益链条是根本
新华时政
2010-12-01 11:11:18
从幼儿园到高中,家长和学生一路“择校”。曾几何时,“捐资助学费”“你择校花了多少钱?”之类的问题在论坛和QQ群中一热再热。
近日,教育部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力争经过3到5年时间的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择校费”究竟纠结着哪些利益,以至于需要5年时间来治理?禁令之下“择校费”会否改头换脸?如何保证“五年治理择校乱收费”承诺不落空?
择校费顽疾为什么难以根除?
一是教育的“三六九等”,加上“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基础教育中的深情演绎,一个地方不出几所“重点”,各方面都“说不过去”;
二是择校的背后是教育资源失衡,要解决这个问题,触及各方既得利益,譬如城里的不愿意到乡下去、财政的眼里容不下那些出不了升学率的学校;
三是在应试教育的威逼利诱下,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初中到高中,所有的目标都指向高考,既然如此,就不免有座次排名的一出,考试有考试的排名、学校有学校的排名,人人都想找捷径、寻法宝,那么,优势资源的集中化就成了教育目标一元化的必然选。加之有关系的,有钱的,你不让他“重点”起来,人家还不答应。
教育部“十招”治理择校乱收费
治理择校费:五年后能取消也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