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对待孩子间冲突我国PK新西兰(2)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2011-04-01 11:04:25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评述:

  中新两国成人在对待幼儿冲突问题的观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些解决冲突的有效策略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认同。两国成人也表现出对待冲突的一些不同观点,这些观点是有教育、文化渊源的。

  在新西兰,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教师首先关注孩子身体受伤害的情况。这种关注被看作是义不容辞的。新西兰对人的生命和健康无比珍视,儿童中心的每位教师都有对幼儿进行急救的资格证书。

  新西兰成人承认幼儿情绪的不平衡状态。西方心理分析理论认为,儿童可能受到情绪创伤的侵害,如不治疗,会留下长期隐患。对幼儿身体或情绪伤害的承认本身像一剂良药,可以使幼儿得到安抚。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的第一部分是“归属感”,即“让幼儿体验他们健康成长的环境,培养他们情绪的归属感.幼儿应得到安全,避免受伤害”。

  许多教师提到让幼儿做出选择,这与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中“授权”的原则是一致的。这一原则指增加让幼儿自己做出决定和判断的事情。

  一位新西兰家长说自己要加入幼儿的游戏,通过幽默、唱歌或讲故事,将幼儿从冲突中转移出来。这种方法被认为是成人的榜样策略,是帮助幼儿正面学习社会交往时无需更多技能的方法。这一建议也反映出西方入幽默、开朗的性格。

  从新西兰成人的回答中,还可以看到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同。这是他们对社会转变的体验。这种转变包括本土文化日益被重视以及外来移民的流入。移民流人创造了一个人种上更加丰富的社会。

  一个国家的教育与其历史文化传统紧密联系。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西方文化一直在倡导对人的尊重,倡导对人的身体和情感需要的高度关注,追求每位社会成员的人格独立与自由,追求个人之间的社会公平。而在我国。伦理道德占据传统文化结构的中心地位。克己、谦让被认为是社会的传统美德,集体主义也是这种文化所一贯倡导的。

  从我国成人的回答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传统道德教育的痕迹。多年以来.这种教育习惯于直接告诉儿童应该怎样做.用道德传授代替道德内化,将道德知识等同于道德行为。教育者往往从成人的视角来审视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这大概就是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多数成人都认为应该给他们讲道理.包括对当事人提出批评或严厉批评的原因。

  在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许多历史或民间故事很有教育意义,这是我国教育文库中的宝贵财富。这些故事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已经发挥而且将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两国幼儿观点比较

  中新两国幼儿也提出了一些对待冲突的相似观点:从教师那里得到同情和帮助。认为应该自己解决冲突,对发起“攻击”的对方做出语言或身体反应,离开现场,相互道歉,提议伙伴之间轮流、分享、合作,帮助摔倒或受伤的伙伴。比如看图听故事后,一些幼儿认为“得告诉老师,说哪个龙卷风是从哪儿来的。老师说谁对了就让谁先说”,“要自己解决问题,自己被推倒了,然后在那儿哇哇地哭,不解决问题,老师会说他的”,“打就赶紧躲开”,“他们互相说对不起”,“……还有打人”(我国);“向老师告发,说有人撞我”,“我想他俩正好应该谈谈这事”,“住手!我不喜欢这样”,“也许他们可以同时把手放在上面一起把它放回去”,“送他们去医院”(新西兰)。需要指出的是,两个国家幼儿的回答都表现出了性别差异。在我国,对冲突另一方提出对抗性身体反应(如打人)建议的全部是男孩;做出“不知如何对待冲突”回答的,绝大多数是女孩。在新西兰,一位男孩建议把图中那个推人的女孩剪掉,换一个男孩。同时,两国幼儿的回答也有各自的特点。

  新西兰幼儿——

  表现出对故事里孩子痛苦的移情,如。好疼啊”。

  建议对受到伤害的孩子进行医学治疗.如“他可以拿一个冰块……或者一块石膏……或者三块石膏”。

  提出有礼貌的请求,如“他们应该说.请你下次不要……你能小心一点吗”。

  在解决办法中表现出创造性的想象。如“也许能给我们一台‘制止打架机器’来制止他们打架,把它放在你的眼睛里,它可以使你感觉好一些,这样你就不再打架了;或者你

  可以把它放在你的耳朵里,这样也不打架……是的,我就有一台制止打架的机器,然后它就咔嗒咔嗒地走”。

  我国幼儿——

  认为老师会主动来解决冲突,如“这时候老师就来了”。

  向自己的父母或其他家人倾诉,如“告妈妈”,“告爷爷、奶奶”,“告姥姥、姥爷”.“我抓他!我妈是解放军”。

  自己克制情绪,如“摔了我也不哭”。

  谦让,如“他们不能抢,要互相谦让”。

  其他小朋友帮助解决,如“要是一个小朋友看见了,就劝他们”。

  对有关幼儿的行为做出评价,如“不能打小朋友,打小朋友不是好孩子”。

  五分之一的幼儿表示不知如何对待冲突。如“不知道”,“想不出来”。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