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举办“美国大学式毕业礼”
要为孩子植入平等意识和严肃人生观
幼儿园举办毕业典礼?无论家长和孩子都得身着礼服?而且还是在深圳大剧院这样的高规格场所?是的,你全都没听错,7月10日晚,深圳一家幼儿园像对待成人一样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场庄重的毕业礼,每个孩子都要逐个登台,亲自从校长手中接过毕业证书,而毕业的小朋友们还自己编排、出演童话音乐剧为幼儿园生活画上美妙的句号。7月10日晚,身着小礼服的英皇国际幼儿园小朋友,走上深圳大剧院的舞台,庄重地从名誉校长王琪琪手里接过毕业证书。
美国大学式毕业礼现场,五六岁的小朋友担纲主角
一个个毕业生都穿着西装外套、打着领结,掩饰不住渴望又庄重的眼神,在掌声和灯光下依次走上台,先向观众深深鞠躬,再与校长握手,从校长手中接过毕业证书。看这排场,你或许以为自己穿越到了美国大学的毕业典礼现场。但是毕业生们嫩嫩的淡绿色西装和可爱的小短裤出卖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他们只是一群五六岁的小朋友。
虽然幼儿园毕业生们年纪不大,但在毕业典礼上个个神情庄重,一脸严肃,俨然把毕业典礼当做了一等大事。在完成整个庄重严肃仪式的同时,又展露出作为小孩子童稚的灵性,走向舞台中央时,碎碎的脚步袒露着天真童趣。每个孩子在向观众鞠躬的时候,都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摆出一个超越100度的深鞠躬姿势。每个孩子在和校长握手接过毕业证书的时候,都是全神贯注的表情,好像是接过人生的又一根接力棒。
戏剧可是英皇幼儿园的特色课程,难怪小朋友们展示出这么专业的演出效果。
笑倒家长的童话音乐剧竟是由幼儿园毕业生创意改编
只是领个毕业证书就行了吗?那可不够,小朋友们还精心准备了毕业汇报演出呢。毕业生们一个不落地登上了演员表,共同出演以经典童话《灰姑娘》为蓝本的童话音乐剧《C inderella美梦成真》———在宁静的校园里,喜爱童话故事的娇娇正如痴如醉地读着《灰姑娘》的故事,不料却遭遇校园三霸的故意刁难,争抢过程中童话书被撕毁……四个孩子离奇地进入了这本童话书的魔法世界中。
孩子们在舞台上将各自的角色诠释得各有魅力,感染力十足。娇气包娇娇变成了童话世界里的灰姑娘,她一改往昔的娇气作风学会了各种家务,但是却难轻易改变命运。灰姑娘的遭遇总能牢牢抓住观众的心,她楚楚可怜的眼神让人怜惜,过目不忘。变成南瓜精灵和老鼠精灵的小朋友则是卖萌高手,他们的台词总能轻易戳中观众的笑点,“我不要变成一个会被吃掉的南瓜。”“没把你变成一只鸡腿就好了。”
童话的结局总是美好的,凭着一颗善良宽容的心和对梦想的坚持和追求,变成灰姑娘的娇娇和同伴们在“南瓜成熟了6回”之后最终回到了现实世界。五彩斑斓的创想力让台下的家长们都沉浸在孩子们娓娓道来的世界里。
幼儿园副园长介绍,剧本改编的创意就来自幼儿园的小朋友,此外,他们还参与了服装、道具、音乐、背景的工作,很多对白和动作也都是由小朋友们完成。
全体毕业生参演,让孩子懂得人生舞台上每个人都很重要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梅子涵观看了该次毕业典礼和音乐剧汇演的全程,梅子涵认为剧本改得很好,“把真实的世界和童话连在一起,而且添加了一些现代的元素在里面。整个剧都是儿童演出,成年只有一两个,很多舞蹈不是专业的演员能做到,没有刻意的痕迹。很震动,特别是台下的成年人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剧中。”
著名儿童艺术教育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卓娅也观看了全程,“同样的角色由不同的小朋友表演,这样的分工做得很好。而且不是最主要角色的也演得很好。他们背后应该投入了很多,获得了责任和合作的体验,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
“此次音乐剧汇演是对小朋友们学习成果的总结和考察。演出前,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包括阅读绘本,了解梦想的特点,认清达到梦想需要做的努力和自己的不足。”陈知雨更是指出,凡是毕业生都参加,而不是说谁优秀谁才能出演。虽然能力各有不同,但总有适合他的角色。人生就是个大舞台,希望他们从小就明白,缺了哪个都成不了一台戏。
据悉,戏剧是该幼儿园的特色课程,“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融合了舞蹈、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和艺术手段,同时也符合当下孩子表演欲强的年龄特点。小孩子的成长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也包括社会认知、合作、协调统筹等。孩子们在音乐剧的排练和表演中,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语言和肢体表现能力,而且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庄重的毕业礼既培养个体的独立意识也让孩子学会尊重生活
在陈知雨看来,不管是幼儿园毕业、小学毕业、高中毕业,还是大学毕业,都是孩子们人生中一个阶段的总结,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将来回想起来值得回忆的节点,“所以,不存在学历高低而产生的轻重之分,每一次都值得认真对待。即使是幼儿园,我们也希望提供给孩子一场隆重的毕业典礼。每个孩子都亲自上台,与校长握手,自己接过毕业证书,就是为了给孩子一种自己能够独当一面的感觉,让他们意识到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是他们自己的毕业典礼。把孩子看作一个与成人平等的存在,毕业典礼的成熟形式,就是对孩子的尊重。”
陈知雨指出,“小朋友的礼仪教育平时容易被人忽视,但其实很值得家长和学校重视。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从小就给孩子一个教育的契机。中华民族本是礼仪之邦,我们应该继承这种礼仪传统。而且现在的孩子以后都是要走向世界的,所以在小时候就应该让他们了解世界文化的礼仪和习俗。用餐、聚会和观礼,在不同的场合,应该穿什么样的服装,用什么样的态度,这些都是礼仪教育的一部分,不能因为孩子年纪小就忽视礼仪的重要性,从小的礼仪教育才能让礼仪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束缚。其实小孩子就像小树苗一样,只有小的时候让树苗长直以后才会长得更好。”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学教授于长江认为要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现在的中国缺乏比较正规的仪式,甚至很多大学的毕业典礼都缺乏严肃感。“社会需要仪式性和庄严感,从来都是恶搞和玩闹的社会,无从建立好的公共生活。”
另一方面是我们社会在滥用严肃性,“从小到大都是一套行为规范和纪律来指导生活,日常生活中滥用严肃性,严肃性实际上被解构掉了。不该严肃的时候挺严肃,真正该严肃的时候不严肃。”
这种严肃性往往和宏大话语相关,“它是超越个体人生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官方的,集体主义的。西方社会由于有宗教的支撑,一到了教堂就有神圣感,他们是从小就培养起来的,所以长大之后到了应该严肃的场合,都不用要求就知道要穿着正装。”于长江指出,“个体的觉醒后,应该能培养契合个人的庄严感,不是为别人严肃,而是对自己人生的严肃。从小学习正式场合的礼仪,熟悉庄严感,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