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启蒙:如何成为孩子的“阅读点灯人”?(2)
图书分级制度尚未推出,儿童阅读如何“开卷有益”?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我国将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
参与儿童图书分级制度筹划工作的梅子涵说,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智力、兴趣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图书分级制度主要是建立一个“参考体系”,为中国的儿童和家长们提供阅读指导。不过,图书分级制度目前还尚在酝酿之中。
选择越多、困惑越多。面对几何式猛增的童书出版数量,许多父母依然不知该给孩子读什么。
孩子能否“开卷有益”,无疑是挑战父母的难题。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不久前发布的“上海市民在新媒体环境下阅读报告”显示,六成以上的成年人抱怨没有时间阅读传统的纸质书籍,与此同时,大多数人每天要花费1至3个小时泡在网上。自己读书时间越来越少,父母还能否帮助孩子享受阅读?
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电视、网络和IPAD,已经开始冲击儿童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父母的“浅阅读”习惯也开始向儿童阅读蔓延。30来岁的银行工作者严小姐因为无暇买书,经常用IPAD下载一些有动画又有声音讲故事的视频文件给2岁的女儿看,尽管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视力。
另一方面,与国外相比,中国父母们给孩子挑选读物的另一个“顽固”误区就是过于注重知识性、教育性,只希望小孩阅读所谓学知识的书。
父母如何成为孩子的“阅读点灯人”?
“能不能在书展的童书馆贴上‘父母免进’,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享受阅读?”正在举办的2011上海书展上,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语出惊人。
钱文忠说,他经常在书店看到一个现象,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时,一旁的父母横加干涉,“这种不要看,那本书有什么好看的?”钱文忠认为,缺乏阅读常识和品味的父母只能损害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
钱文忠的“激进建议”引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父母,如何成为孩子合格的“阅读点灯人”?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焦扬在2011上海书展上参加中福会出版社组织的“儿童阅读营”活动时,对孩子们回忆说,自己小时候喜欢阅读《儿童时代》杂志、童话和民间故事,还在父母的指导下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一生中都受益匪浅。
焦扬还为孩子们朗诵了一首题为《书,怎么读》的诗歌。当孩子问“书,该怎么读”时,焦扬回答说,“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一页一页地读,很简单。”
多年来从事儿童阅读推广的梅子涵说,好的父母应该称为是孩子的“阅读点灯人”,能激发孩子对于读书的兴趣,能分辨好的童书和坏的读物,还能以符合孩子兴趣的方式向孩子推荐。
但其中关键是,父母本身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品味,能够从童书的海洋中选取精华,“有些童书可以让孩子一辈子受益,大部分却只能让孩子笑一笑。”
台湾“故事妈妈”陈鸿鸣也建议说,家长要跟孩子一起回归阅读,“孩子往往有一种这样的心理——你都不读,我为什么要读。因此,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们首先要自己看过书,然后与孩子就书里的故事或内容展开交流”。
而在选择什么样的读物方面,与钱文忠的观点相似,台湾儿童阅读推广人方素珍也认为,父母要给孩子建议,但不要代为选择,应该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书,这样他们才会百读不厌。
学者易中天则认为,父母要带领孩子多读一点“无用之书”,减少一些功利性的阅读。其实,看似无实际功效、但是富含智慧、趣味盎然的无用阅读,往往能为成长提供更丰富质朴的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