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人寻味的幼升小择校
6月9号,北京市各公立小学进行了入学报名,而这一段时间,一些学校,特别是优质校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学生入学资格的甄别。多年负责学生家庭情况核实工作的A老师和在区教委工作的B老师向记者讲述了小学入学那些事儿。
一、户主五花八门:户口落到区教委下属单位
每年都会有学生家长想方设法地把孩子户口落在优质校片内。老师们从派出所调来孩子的信息,常会看到学生和户主的关系五花八门:表叔、表舅、表姑奶奶、姨姥姥……虽然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但为了上学,都赶紧攀上,把户口落下。可是政策规定,只有直系亲属才可以作为监护人,所以,除非户主是孩子的父母以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其他情况都不符合要求。
有的家长,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办的手续,明明房产与他们没有关系,他们也能在这个户头上单立一个户口本。A老师说起一个今年的例子:今年拿到片内的学生信息,有个孩子的户籍所在地,老师们一看就乐了。孩子户口本上写着“××街××号”,但这个地址恰恰是区教委的一个下属单位——捐资助学中心。这真是撞在了枪口上。也许是发现了自己的“低级错误”,入学报名那天,孩子和家长没有来。
二、报名东拉西扯:拾荒大妈的亲戚层出不穷
几乎每年入学报名的时候,片内一个捡破烂的大妈都会到A老师的学校来,给她的“亲戚”报名。她的“亲戚”们,每年变换着身份,有着不同的故事。今年大妈给老师们讲的是她“前老伴儿”和“后老伴儿”的故事,今年要入学的据说是她“后老伴儿”前子女的孩子。
但是老师们都清楚,老太太家一共三间平房,全都堆着各种捡来的垃圾,根本没法住人。除了老太太自己住在垃圾站,没有任何“亲戚”在那三间平房居住。而每年这些要入学的“亲戚”的身份也无从考证。
老师们每次都要给拾荒大妈讲政策:教委的政策是“就近入学”,如果孩子不住在学校附近,就不算“就近”。而且入学需要“直系亲属”当监护人,各种旁系亲属也是不能入学的。
三、录取耐人寻味:共建生变条子生省了1万5
除了千奇百怪的“落户生”,还有一类让学校头疼的学生——“条子生”。一些优质校的负责人抱怨,入学季收到的条子比入学名额还多,收谁不收谁让校长大伤脑筋。
A老师所在的学校也有条子生的问题,有一个关于条子生的故事,已经成了学校的笑话。
那一年是个生源高峰年,共建生太多,学校无法全部接收,所以进行了一次面试。有一名共建生,虽然家长是共建单位的一位领导,但是因为面试成绩太差,老师们协商后决定不录取。
几天之后,条子生名单送到了学校,那名被淘汰的共建生赫然在列,学校必须免试接收。共建生要交共建费3万,而条子生只要交捐资助学款1万5。共建生考试没录取这名学生,倒给家长省了1万5的入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