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幼升小全年规划方案(2012.9-2013.8)(5)
共建费水平次序:
海淀 知名点的好多6万起步 其他不一(中1,2,3是1.5-6万不等,北大附小10万,其他3万居多)
东城 3万起步到6万 起步高,即使普通点的也是3万居多 (景山10万,府学史家5万以上,其他3万)
西城 1.2-3万比较平均,因此西城的性价比高(育才4万。其他3万,普小从0-2万不等)
朝阳 3万以内
以上数据来自家长相传,有误之处尽请更正。但绝对比其他网上到处流传的几十万的要靠谱。把捐资助学之外的人情应酬也放到一起说,很容易搞晕一些家长。
单从捐资助学角度,无论国家,个人也都是应该支持教育的,这也是我们在讨论这些事情的法律基础。从个人角度看,每年收费4-5万,小学到高中下来需要100来万的私立学校都招生满满的,可以假设下:公立假如100%全靠那点拨款,长期下去是否都会落后于私立,起码个别公立能否有得和私立一拼?财力总归是一个重要因素。值得深思考!目前来说北京的公立小学好的数量和质量远超过私立的,这是大家都要承认的现实,这个现实恐怕和捐资助学有极大的关系。虽然都开口骂捐资助学,但心里还是想着能上好点的,这本是个矛盾。2012年统一改成共建费,不允许向个人收取任何费用,但允许单位企业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关于行情: 既然上边说了共建费,不妨再说行情,很多家长老问性价比,行情。
首先说性价比:我的回答是根本没这东西。首先选学校其实从家长角度来说是为孩子人生(即使最终可能没作用,但家长出发点肯定是),孩子人生是无价的,既然无价,因此不会有性价比的说法,另外学校的性质也是不能那么容易定性并和价格挂钩,因此性价比之说根本不成立,很欣赏许多家长,只要我认定某几个学校的理念,我就要进去,其他是次要考虑。
再说行情问题,我的回答是没有市场行情,举例景山学校,赞助部分6万。假如凑巧你就认识一个人,而且这人能义务帮你,连吃喝开销10万进去是比较常见的,很多家长都知道这个价格,比如你认识隔远一些的人,但的确能通过其成功15万也就打住,再往高里去,关系再远点,拐弯多点,或者就赚过手费的生意人25万也不稀奇,还有的确有这种人,而且不少,给少了自己觉着丢份,不符合自己的身份或家业,自己上来就要给30万甚至40万,这对大部分人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在某些阶层圈子是很正常的思维,反之觉得这个事情,交这个人情交这个朋友一定要精确计算到值几千几万才是不可思议的逻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各领域都接触过一些人的确思维似乎怪异,但人家的确各方面成功。严格的说,这些事情很隐秘我无法直接知晓,但从一些你必须相信的人哪里听到的是可信的。因此我结论也是没有行情,非要说有的话,你的承受力+你能找到的渠道就是你的行情,绝对没有市场的行情。再说择校这事情一个白领金领富豪煤矿地产老板站在一个起跑线上怎么会有行情之说。本帖严肃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海淀,西城,东城前三名的小学历年哪怕十年前花30万以上的就有,另外实验二小,北大附小有过单位或个人200万赞助的(只能慨叹人家“境界”高,慈善有方)。希望炒作行情,争论行情的帖子无需再去理会。还是我的结论:你的承受力+你能找到的渠道就是你的行情(国家不支持择校,你非得择,能耐你何)
非北京户口生意人煤老板暴发户部分明星钟爱校:汇佳学校,海淀外国语实验,中3,景山学校,北大付
政府工作人员央企钟爱校:实验二,景山,史家,北大附小,中1,府学,奋斗,中古 这两条纯属娱乐
从统计数据来看进入重点中学,尤其市重点的,尤其是中学里的实验班的孩子大多来自名小,人类社会永远是2-8现象,任何领域都无法避免,各教育强区前20%的小学占据了名牌中学实验班80%的生源。例如西城近50所小学,排在前十之后的,能进入市重点实验班的名单里少之又少。毫无疑问的是入小学前孩子智商应该都差不多,出小学去向差别就大点了。既然是真相还是应该知道并冷静的对待自然规律。但偏偏这些名小就在我列的不能自己去考的名单里。因此给大家提供哪些能自己去考试的并不是鼓励都去那些学校考试,毕竟不要忘了择校的真正目的和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