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备战2014幼升小的家长们(2)
关于问题二“了解游戏的规则,能给孩子什么。”
要不要择校?是个伪命题。愿意花时间、能看这到这个的,谁不想给孩子更多的,关键是择校的代价。这里提供个人所知信息,并不全准确,仅供参考。
各级JW桌面上不鼓励,乃至抑制择校。不过既然教育已企业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教育资源寻租、求租、中介、代理,混乱是必然的了。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衡是客观存在的(严重到不只是定性的严重,了解后会发现超过朴素认识的想象)。“选择是大于努力的!”,不择校的家长不能说不负责,但应该说是脱离社会和教育行情的。花心思了解后的家长,除了资源足够到能个人解决孩子一辈子的,没有不择校的。需要利用社会公有资源的家庭,都应该依个人能力择校。
有几个大家公认的铁律:
小学一定要就近,要不就搬到就近。中学才是学校越好的越好。一流小学和一流二类小学、一流二类和二流小学没有实质上的差别。当然,一流和二流还是有实质差别的。东西海和其他区县是有鸿沟的!
好老师胜过好学校,好家长胜过好老师。多数小学班主任两年一换。孩子、包括我们都是环境教育的,孩子目前的主要环境是家长!中学时,学校的份量就重了。
量力而行,小学不起关键作用。小学期间的教育主要力量排序是家庭,课外培训,学校环境仅占不足三分之一,若是大于三分之一了,是家长没做到位。没资源没人脉,选东西海普校,考研水平、优秀教师比率(师资)、生源、升学率、习惯养成远大于其他区县。
社会需要专才,跟着学校科举教育走,出的是流水线货,家长需要补足素质教育。除了北大附小、实验二小等少数家长孩子不用为升学发愁的学校外,各个学校、各培训机构都没有选择的走了应试教育,号称学业素质两不误的,不太可能,总要有侧重,名校结合的稍好一点而已。
学区入学。目前,小初9年义务教育,国家推行就近入学。别以为住在好校附近就可以十拿九稳的上了,可不是那回事啊!学校录取的顺序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如没有学校的并阔改建,一般学校当年6年级毕业多少,新一年级就招多少。以某个一流二类校为例,13年毕业6个班,新1就招6个班,小班教学的每班30人,招180人。一二把校长,通过网上登记初步了解片区入学压力大约是250人,手里的条子及共建生是50人。这时的处理方式常常是,通知条子们有难度,大至按180-50,向区县JW汇报压力,在片区里面挤压。片区可以是动态的。是什么样的动态法呢?学校有多大程度的牛气可以不理会JW,就有多大程度的可以不理会规则。各种排名的学校都有各自行得通的法子。比如把片区划小,让周边的二类校多承担。有时一个楼分到单元,处在两校间的楼是最危险的,有的年度在学校片区内,有的年度就不在;有些开发商和学校有协议的,有的协议效力好使,压力大的时候确定性也会有变数;比划小片区更有效的方式是加条件,比如父母孩子三口户口都要在片内,户口要满多少年的,人户分离的不行,三代以内直系血亲的,等等。有个有意思的例子,一个西城一流二类校12年的条件很松,孩子户口在片内就可以,13年孩子太多了,条件变成户口满6年(两种说法,户口的满年以5月31日或3月31日记,我没这样的需求,记不清了,请自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