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如何应对幼儿园里的倔小孩

本站原创 2015-01-11 06:02:22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在幼儿园里,他们是一群令老师头疼的孩子。你说朝东,他们偏要朝西,你说向北,他们偏要向南。只要他们认准的事儿,就是八头牛也休想将他们拉回来!因为他们,老师不得不停下正常的教学工作,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应对他们的倔脾气。

  他们为什么这么倔呢?我们应该怎么办?看看下面3个小朋友的故事,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哦。

  自以为是的小武

  在老师的眼里,3岁半的小武可是一个“小能干”。记得刚进幼儿园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在哭,只有小武一个人在哭声的包围中自得其乐地玩着,老师还为此让他当了好几天的“大班长”呢!

  可是,小武又是一个让老师特别费神的孩子,因为他什么事儿都要自己动手,并且都要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别人教他也不行,更不用说让别人帮他去做了,为此小武也没少吃亏。

  “这孩子这样自以为是,将来会有大苦头吃的!”每每当小武使“倔”时,老师总是这样无奈地说。

  解读关键词:自我意识增强

  小武的自以为是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幼儿在2岁半以后已经产生一定的自我意识,具备一定的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这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独立行动的 愿望,表现出一种明显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什么事都想自己尝试,什么事都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如果大人对他们的行为加以阻止,他们便会以一定的形式进行反 抗,在大人们的眼里,这便成为所谓的“倔强”。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幼儿2岁半至4岁期间,即所谓的第一反抗期。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此期间表现出反抗精神的 孩子,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

  调教攻略

  慎用强制手段。因为2岁半到4岁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一味强迫孩子按照大人的意志行事,以倔对倔,则容易让孩子陷入极端的境地。要么是过于怯懦,要么是过于叛逆,这都不利于孩子将来融入社会。

  一切应顺其自然。以一种宽容和理性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倔强行为,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去体验、去思考,不要过分加以干涉和束缚。如果担心孩子的行为会造成危险或破坏,不妨在安全保障措施上多下一点功夫,比如,在秋千架下置放棉垫挖掘沙坑、将玻璃器皿换成安全的塑料制品等。

  但是,宽容不等于放任,放任则会让孩子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蔑视规则,所以,孩子的行为还必须在一定的规则和安全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如果孩子的行为超出了行为规则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则应当严格加以制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后果。

  拒绝说英语的邦邦

  在新学期里,中班开设了一门英语会话课,小朋友们一个个都兴奋得不得了,一到上英语课时,教室里就显得热火朝天!可是邦邦却从来没有开过口。

  “邦邦,这只可爱的小狗读什么呢?”老师提问邦邦。要知道,上课时被提问对小朋友来说可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呢,可邦邦只是站起来,嘴动都不动。老师只好让邦邦坐下了。

  一连半个学期下来,无论老师怎么引导,邦邦就是不肯开口说英语,似乎较着劲在跟老师对着干。后来,在一次家园交流活动中老师才知道,邦邦以前曾经学过英语,后来由于家里对他要求太高,他对英语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

  解读关键词:缺乏兴趣

  邦邦拒说英语缘于他对英语的厌倦心理。常言道“孩子眼里容不得沙子”,在这里,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幼儿一般不具备掩饰自己的能力,另 一方面,幼儿还不具备足够的自我约束能力。因此,他们常常会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对于喜欢做的事,他们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不喜欢甚至 厌恶、恐惧的事,他们一般会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有的甚至直接加以拒绝。于是,不顾大人的反对,单凭个人的喜好对待某些事情的行为,就成了大人眼中的 “倔强”。

  调教攻略

  要想让此类“倔孩子”变得顺从和配合,首先要从思想上去改变他们。一方面,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在孩子的头脑中建立不得不做的概念,让孩子知道, 做某件事是必须的,从而减弱孩子通过抵制或反抗达到不做某事的企图。另一方面,还可以向孩子说明做某事的重要性和好处,让孩子自己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做。

  要设法让孩子所要做的事变得有趣和充满吸引力。比如可以通过表演、比赛、讲故事等形式,让说英语变得不再枯燥和令人乐于接受,还可以通过鼓励或奖励的形式,让孩子尝到成功等良性心理剌激等。如果孩子是因为不懂或不会的原因,则应当耐心地教他们。

  当然,如果孩子始终坚决执意孤行,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时,则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了,比如口头批评、隔离、不发小红花等。

  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娅娅

  娅娅是幼儿园里有名的“倔丫头”,只要答应她的事就必段要办到,否则她就会哭闹不止。

  有一次,老师在班里选了10个小朋友参加舞蹈比赛,娅娅也被选中了。后来根据比赛的安排,老师决定减少5个小朋友,娅娅也是被清退下来的小朋友之一。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娅娅大哭大闹,就是不答应。最后,老师只好让娅娅取代了另外一个小朋友的位置。

  原来,娅娅的爸爸妈妈经常对娅娅说话不算数,为了让爸爸妈妈实现自己的承诺,娅娅在家里就经常通过哭闹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解读关键词:维护权利的需要

  娅娅的倔强和不听话是因为爸爸妈妈的经常食言所造成的。相对大人来说,孩子完完全全是一个弱势群体。如果大人能够尊重孩子,孩子便会有一个相对 宽松的生存发展空间。如果大人缺乏尊重孩子的意识,漠视孩子的权利,那么孩子往往就成了大人任意控制的木偶。为了争取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利,一些孩子就会通 过顶撞大人、哭闹等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大人们的眼里,这些行为也就是“倔强”了。

  调教攻略

  大人应当学会与孩子进行换位思考,不将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真正将孩子当作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个体来对待,从而将本该属于孩子的权利真正返还给孩子。

  要尊重孩子,对孩子要言而有信。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不以命令或威胁的口吻与孩子说话。不要对孩子唠叨,以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平时应当顾及孩子的面子,当孩子犯“倔”后,应当主动帮孩子找台阶,以便让孩子体面地“下台”。

  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加深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以消除孩子对大人的不信任。对于那些实在难以“拐弯”的孩子,则有必要通过转移注意力、引导其暂时离开使“倔”的情境等方式,让其有一个足够长的思想变通过程。

  总之,孩子的“倔”不是太大的问题,如何改变大人们头脑中的“倔”,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