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的均衡与权贵的减负
我上中学的时候,在学校里有句流传的俗语是:海淀看家长,西城看老师。
大意是说海淀的家长里面高知多,对孩子抓得紧,而西城既有百年老校的历史积淀,又有师大体系诸名校的驻扎,师资强悍。不过当年还是以4中、北师大实验中学为双巨头,海淀的三大附中与师大二附中、8中居于第二梯队,比如高晓松本是清华大学子弟,中考没有考清华附中而是考进四中,他所在的班号称是清华班,意思是高考分数线全够进清华大学。
今天的四中远没有高晓松时代的霸气,难以同人大附中全面抗衡,但仍然是小升初的部级条子校,在中考仍然能收集到一批精英学生,这是另外的话题了。
最近围绕着海淀、西城的教改,也有几句俗语,
1,海淀看家长,家长看校长,不看教委。
2,西城看区委,区委看条子,不看状纸。
我们还是引用上一章四中校长刘长铭已经谈到的:读哪个学校都不如家长重要。链接地址参见: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nt_579592.htm?div=0
仔细读过我之前博客的家长应该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了。当然,还是名人说话更管用。
现实中,我所接触过的同届或相邻几届的奥娃家庭为数不少,我的结论就是小学阶段拼的是家长的培养能力,牛娃背后有牛家长,当然,我们这届大牛娃中的大多数都集中去了海淀区,这为海淀看家长这句老话提供了又一届活生生的新注解。但如果没有LLL的船票,可能还是有些孩子特别是西城孩子可能还会经历更多的波折。
现在的结论是小学看家长培养,这其实不是哪个区的特色,而是北京教育中培养优秀孩子的一个共性特点,以后会延伸的结论是初中要靠自觉学习,当然学校应对高考的教研能力对高中生影响非常大,一个阶段说一个阶段的话,不赘述,
回到小升初现实,海淀教委在2014年的教改浪潮中无为而治,却被家长们看好2017年中考、2020年高考都将上新台阶。在2015年9月,海淀教委将推出17学区小升初派位关系表,是否会蹈西城区11学区派位关系表引发巨大争议的后尘尚是未知数。一般看法是,海淀原本是郊区,建国后被规划为高教区,进而发展成城乡结合部,又过多少年以后才全面实现市区化,但依然是龙蛇混杂。针对多元化的居民结构,最应发展多元化教育,而全中国范围内强制教育均衡一刀切的案例无一逃不出公弱私强的下场,17学区是否继续削弱公立校强化私立校,这也只有到了2015年9月方案公布的时候才能看出端倪。
择校海淀的家长,首先要认清海淀好学校是以中关村为中心向外发散呈现棋盘格状分布特点。国际象棋棋盘是黑白分明,现实中也是强弱分明,到目前,还没正常人敢说海淀学校各个精彩这样的无知话。其次还是做足功课,如把握好自家教育理念及家庭定位(海淀也有以宽松教学著称的学校)、目标校房产价值及地产市场走势等等。别贪图房价便宜而掉进棋盘格中的弱校区域里。由于实际情况太复杂,不再赘言。
西城区如何择校呢?
从2015年回首看待2014年的西城教改,很多当初不明白的事情,现在已经可以事后诸葛亮了,当初最大的困惑组合是一系列的为什么:1、为什么全市只有西城区委插手教改的程度最深;2、为什么做政绩的意图最露骨;3、为什么对西城区牛中校长们的打压又最坚决。现在这些疑团已经不言自明。而以市教委试验田性质的东城区及按兵不动的海淀区为参照物,很多小升初上岸的西城家长都是一句长叹:真够折腾的。
大派位是轮盘赌,有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这无需讨论,也不是西城独有特色。西城的特色是Top4:北师大实验、4中、北师大二附中的三帆中学、8中。
Top4=普通家庭子弟非常难进。
推优是2014年最大亮点,有一定比例相当数量的普通家庭凭借推优进入到实验中学、三帆中学。但对幼升小家长来说,推优即将在2017年结束,尽管西城的点招在2015年死灰复燃了,但其规模仍然限缩在非常小且非常隐秘的范围内。朝阳群众迁来西城的数目不详,但红眼病的举报现象依然不少。
多数普通家庭仍然以小升初轮盘赌为主要升学方式。
普通家庭对付轮盘赌,没什么好办法,只有强化心理承受能力,18年轮盘赌的实战早就证实了劣币驱逐良币法则的心理学依据:好生怕差校而报中间校,差生无所惧而敢报牛校。
算轮盘赌的概率是最阿Q的行为,仅仅是事前的心理安慰或心理暗示。
有个高高在上又没有自身子女升学烦恼的人说了一句早已经影响了西城区千家万户的名言(2009年有人已经说过并且很多菜鸟家长相信了):西城学校各个精彩。
因为这句话,西城区幼升小京籍入学数量持续增长,根本就没有奥运宝宝一说,家长们最近可以看到的2015小升初学生数量(西城区8500左右)不是2009幼升小数字(实际仅7000左右)而含有在6年中接收东高地大逃亡等外来择校孩子,而2015年预期的13800多的幼升小人数,也不是最终人数,最终人数将突破14000。对西城区来讲,外来的孩子翻了一番,由于京籍难以限制的缘故,西城区已从因拆迁人口疏散等原因造成的学位宽松一跃而为学位异常紧张,且仍在攀升,持续创造新高中。
没有足够人脉关系而选西城的家长千万别以为西城比海淀轻松,这话仅对两层家长适用,一层是有区委及以上关系的家庭适用,另一层则是无欲无求有房产可吃老本的家庭。
草根知识家庭在未来的西城面临海淀化的前景已是可以想象的,下面几点趋势:
一、西城中学必然扩容以容纳双倍甚至更多倍学生,师资稀释已是必然;
二、不管某人愿意不愿意制订与东城区亦步亦趋的政策,中考牛中直升名额分发给普通中学也将是必然,或她能想出其他办法替代,一味的合并并不是太好的出路,毕竟北京取消小升初统考以后,牛校合并了很多渣校,其结果是牛校下滑还不算明显,但中间校滑坡却很厉害;
三、随着西城入学人数的膨胀,竞争加剧,德胜学区率先海淀化,这个学区因回避激烈升学竞争由海淀迁来的家长数量较大,小升初的矛盾被转化到中考,中考的竞争激烈程度超过海淀。其他学区情况会好很多。但在中考这个关卡上,会受到德胜学区强劲挑战。如何做好9年学习规划是草根家长的大事;
四、学区房市场将随政策的变幻无常而受冲击。但总体来说,仍然是2手房最有投机意义的地段;
五、除非有点招或足够的幸运,Top4尽量别碰;
六、注意教改也有江湖。区委、副区长、教委、牛校校长,各有各想法,不能混在一起,同样,小学校之间也有话语权差异,北京小学、黄城根小学都是历史证明的话语权最足的两个老大,西师附小等也曾经显示过份量。历史经验告诉家长,择校尽量择江湖地位高的学校,官场有官场的潜规则。2014年的政治形势非常特殊,反福利是政治正确的体现,但到2015年已经不那么左了。
七、当然,注意学区是否过热,尤其需警惕几个著名炒房客的动向。
东城全面实施学区直升,以搅乱中考公平性为代价,对幼升小及小升初则没有太多好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