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通州行政副中心带来啥变化?
“逐步带动中心城人口向通州转移”“通过区域快轨、城际铁路等模式串联起燕郊、通州及中心城”……一系列规划跃然纸上,意味着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设不仅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节点,也肩负起医治北京市“大城市病”的历史重任。
王飞介绍说,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就提出了新城发展战略,建设11个新城,其中通州、顺义、亦庄是面向未来发展的三个重点新城。
据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介绍,未来的通州将是一个独立的新城。重要的前提是要加强轨道交通的建设,区域快轨将实现与机场、周边新城、周边河北区域的便捷联系。通州将会考虑为在这里工作的人群有针对性地建设住房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从而促进就业、居住和生活都在通州。
五大焦点
行政副中心怎么建是否只建一个副中心
1为什么建城市副中心?
医治“大城市病”
北京副中心建设不仅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节点,也肩负着医治北京市“大城市病”的历史重任。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说,其实,早在2004年修订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时,就有计划地在通州预留了大量行政办公用地,准备成建制地搬过去一些机构。只不过,单靠北京市的力量还不能迅速推动行政功能的转移。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让通州成为城市副中心的设想变为现实。
“从巴黎、首尔、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发展来看,副中心都成为其化解‘大城市病’的良方。”黄艳说。
2北京是否只建一个副中心?
顺义、亦庄也是新城
事实上,在成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消息还属于“传闻”之际,通州的房价就已一路上扬,局部区域还上演了一个月单价飞涨5000元的“神话”。
近十年来,北京市政府公共服务设施投入的50%以上都集中在通州、顺义、亦庄这三个新城,尤其是公共交通发展引领新城建设取得的实效已经有目共睹。这些区域都将成为承接北京中心区功能的主阵地。
3通州是否会重蹈“睡城”老路?
建宜居宜业新城
在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尘埃落定之前,通州最被世人熟悉的还是“睡城”的名号。位于北京东西轴线和东部发展带的交点,长安街的最东端的通州,由于大量人口集聚,产业和居住不平衡,交通压力巨大,“潮汐现象”突出。
黄艳介绍,未来的通州肯定是一个独立的新城。重要的前提是要加强轨道交通的建设,地铁将在已有6号线和八通线的基础上,7号线还要继续东延。区域快轨将实现与机场、周边新城、周边河北区域的便捷联系。道路网密度将达到每平方公里9公里,是目前中心城道路网密度的1.8倍,林荫道比例达到70%。
4是否开展大规模“造城运动”?
核心理念是优化升级
“通州新城规划的理念是‘优化升级’。”黄艳强调说,对于行政副中心的新定位,我们要调整通州的规划。今后的发展绝不是大规模的“造城运动”,而是“减量提质”。
根据调整的规划,此前规划实施的一些集聚人口的产业园将做调整。此外,还将推动仓储物流基地、批发市场、物流基地以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适宜产业等业态的退出升级,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高端产业,例如,有可能承接CBD的一些功能。
5通州是否会“摊大饼”?
边界地区将协同发力
“副中心的建设是为了化解城市病,盲目无序发展恐怕会带来新的城市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指出,要认真总结北京中心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副中心发展也要控制城市边界,防止在行政副中心“摊大饼”,避免与朝阳、燕郊等地成片式发展。“京津冀一定要规划一张图,尤其是在三地的边界地区。在这些区域更需要协同规划、协同治理、协同管制。”黄艳说,城市副中心周边房地产的无序发展肯定会出问题,河北省相关部门也已经开始关注这个问题。黄艳说,通州下一步要大力发展以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为主体的郊野公园环、以北京周边地区为重点的环首都公园环,实现城市组团之间的有效生态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