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0-6岁是孩子核心人格形成期

互联网 2015-12-24 23:32:49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育儿过程中,孩子的性发展似乎一直是困扰父母、特别是中国父母的一大难题,甚至很多父母谈“性”色变,在孩子面前唯恐避之不及,更别提正视和教育了。

性,是每个人都必然要经历的成长历程。在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框架下,“性心理”的发展,更与一切心理问题都息息相关。弗洛伊德认为,0-6岁是孩子核心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且将之分为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从孩子性心理的发展切入,并阐述了发展不顺利可能导致的相对应人格障碍,身心疾病等。弗洛伊德的这一框架,至今仍然是经典的心理治疗模型,亦是绝佳的育儿词典。

所以,今日我们就简单对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做一些科普,希望从更深刻的角度,为父母们的育儿路,带去一些启发。

弗洛伊德将孩子从出生至学龄前的性发展,分成以下3大阶段:

口腔期(0~1岁)

简单理解,即0-1岁的孩子,他们探索世界、与外部环境以及他人建立连接的主要工具,就是嘴。有母乳经验的妈妈们,一定都曾惊叹过那小小的人儿,如何通过强有力的吮吸获取自己生命的粮食。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通过转头、翘起小嘴等传达他们寻找食物、寻找安慰的讯息。后来大一些了,孩子们还会通过吃手、咬玩具等,去探索物体的形状,或者寻求自我安慰。

所有上述,都会给孩子带去身体的愉悦,心灵的慰藉,安全与满足——而所有跟快乐、温暖、连接有关的好的感受,弗洛伊德都认为他们是和性有关的。这就是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虽然这个“泛性论”曾备受各类指责,但用来当做育儿学,却是极好的。比如,当宝宝摸着一样东西,只是看、触摸还不够,一定要放到嘴里再咬一咬的时候,父母切不要阻拦。最好的办法,是为孩子提供干净、安全的“道具”,边陪孩子探索边引导孩子:“这是硬的,这是软的,这是凉的……”

口腔期关键词:嘴部探索、依赖与疏离

我们可以看到,若口欲期孩子嘴部探索活动受限制,未被满足,就会在人格中遗留下不良影响。比如,贪吃、抽烟、酗酒,过于啰嗦,其实一般都是口欲期的残留。口欲期发展不畅,人会倾向于寻求依赖,或者过于悲观、与人疏离,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即内心都无法真正与身边的环境和谐相处,缺乏信任的能力。这个阶段的不良发展,还会导致一些典型的身心疾病,比如暴饮暴食,厌食等。

所以,我们的育儿建议是:既然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主要靠嘴部探索,如通过吸允、咀嚼、吞咽、啃咬等获得满足,那么父母就该通过恰当的方法满足孩子的这一正常需求。这个阶段满足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哺乳。孩子通过对妈妈乳房的吸吮,获得了充分的满足感和安全感,这些才是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的最基础的心理能量。

也有很多父母为孩子吃手问题烦恼。其实吃手不是问题,一般孩子吃手,表明他们内心对于“依赖、信任”的课题产生了怀疑,甚至心中腾起了“被抛弃”的忧虑和恐惧,他正期望更多来自父母的关注、爱与陪伴。所以,与其矫正孩子的“吃手问题”,不如拿出时间好好陪伴孩子。这也是为何我们常说,1岁以前的孩子,父母如何宠爱都不过分。尽可能耐心并且敏锐地回应这个阶段孩子的需求并予以满足,是真正的好父母会做的事。

肛门期(1~3岁)

简单理解,这个时候最要紧的,就是孩子的如厕了。学会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核心任务。细心的父母,一定常常会看到尿完尿的孩子,还会仔细盯住自己的排泄物,饶有兴味地端详、研究一番。水泥地面上的尿渍,可能会被孩子依据形状进行富有创造力的命名,譬如孩子可能会骄傲地跟妈妈说:“看,我尿了一艘船!”

这个过程中,孩子通过控制自己身体,获得愉悦、快乐。这很重要,它关系到孩子自己的个人意志,关乎个人荣辱。一个能够决定何时如厕,自主学会如厕的孩子,才能获得充分的自主感、荣誉感、控制感。可惜的是,大量孩子在这个阶段遭遇父母的过多控制。于是权力斗争是这个阶段最为常见的亲子冲突。

肛门期关键词:如厕训练、控制与反控制

弗洛伊德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大的亲子冲突在于:孩子的大小便,到底谁做主。这一权力斗争,若未能够很好处理,将会在孩子长大成人后化入核心人格当中。比如,若孩子经常尿裤子被父母指责,或者无法忍受孩子大小便弄脏衣服的完美父母,过度控制孩子的大小便,过多关注、甚至控制孩子的大小便,那么孩子将可能变得过分控制,刚愎自用、顽固悭吝,以及强迫倾向。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孩子变得脏乱,懒散,一切全靠他人“管理”才行。这样两个极端,传达出同样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主题。

对此,我们的建议是,最好不要给孩子把尿。天冷就给孩子穿纸尿裤,暖和了就可以适当进行引导。尤其需要杜绝缺乏耐心、批评打骂等反应。总之,核心是,将大小便的控制权,交回给孩子。更多如厕训练建议,可以参阅静观育儿旧文:孩子如厕训练,请这样做。

性器期(3~6岁)

这个时期,我们也常称之为“俄狄浦斯期”。

简单说,这个时期,孩子在此时期已能辨识男女性别,并以父母中之异性者为“性爱”的对象。于是出现了男童以父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母亲的现象,这现象称为恋母情结,同理女童以母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恋父亲的对象,则称为恋父情结。

一些妈妈经常会略带焦虑、尴尬地跟我说,“我儿子是不是太早熟了!他特别喜欢我穿黑丝袜!”“我儿子总要摸我,而且对女孩的私密部位很感兴趣,像个小流氓似的!”其实,这些都是这个阶段孩子正常发展常有的表现。还有一些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有夹腿、手放到生殖器上摸索等自慰的行为。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对于性的好奇所致。忽略,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是父母最好的做法。

性器期关键词:三角关系、依恋与竞争

显而易见,这个阶段的孩子,真正发现了“爸爸、妈妈、我”之间的三角关系。若是男孩,可能会和妈妈亲密,有排斥爸爸的倾向;女孩则和爸爸亲密,有排斥妈妈的倾向。对此,我们的建议是:父母二人以夫妻关系为重,亲子关系为次,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才是一起的,这样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

同时,面对孩子对于性、性别角色的探索(比如自慰、表达对女性某些特征的喜好、要和某某某结婚等童言童语),父母一定要予以接纳。如果父母把孩子的上述行为,与廉耻和禁止关联在一起,不但不能减少孩子的行为,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好奇。或者在心理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是不知羞耻,不值得爱的孩子,这对于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是有影响的。

另外,这个时期,孩子在独特的三角关系中,逐渐体味到了“竞争”的含义。若家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会更能频繁、深刻地体会到“竞争”主题。竞争中,孩子内心会升起更多要赢的欲望。所以,这期间,父母要学会允许孩子犯错,对孩子的各种探索行为予以足够的接纳、包容。若父母对孩子过于严格,孩子的行为动不动就会被惩罚,那么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不敢不开口,不敢去竞争,不管成功,因为每次尝试的背后,都可能会有父母的严厉惩罚接踵而至。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性”其实就像吃饭、睡觉一样简单,也一样的重要。它的发展顺利与否,关乎到孩子核心人格的形成。所以,请科学看待孩子的性发展,接纳孩子在此期间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并予以适当引导。谈“性”色变只会让孩子更加难以顺利度过各个性发展阶段,甚至出现更加顽固、严重的真问题。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