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不落地 生活更美丽
垃圾分类是人们文明程度提高的表现,这样有利于处理和回收利用,在国外实行已久,目前垃圾分类在我国也开始提倡。垃圾分类教育也成为教学目标之一,比如在韩国,环保教育包括垃圾分类成为孩子必修课。2001年,教育部制订并出台了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中许多方面与环境教育课程要求相一致,这对推行垃圾分类非常有意义,因为垃圾分类是个很细致、繁琐的程序,未成年的孩子必须经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
另外,现在孩子的父母没有学习垃圾分类,在现实生活中对孩子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而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习了垃圾分类的知识,首先可以从他们自己做起,知道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监督、督促成年人进行垃圾分类。我在教学中,针对这个问题开展了“垃圾不落地,生活更美丽”的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发挥幼儿园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幼儿园教学是幼儿教育的主阵地,教学的成败决定了整个教学效果的好坏,从教者无不重视幼儿园教学。对孩子进行环境教育,必须立足于幼儿园,幼儿园教学和社区活动相辅相成。因此,我提出了“垃圾不落地,生活更美丽”这一主题,首先以口号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然后,分级进行教学,使孩子在调查垃圾的来源、数量、种类及危害的过程中,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到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法及重要性,同时增加对垃圾回收利用的认识。并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并且将“垃圾不落地,生活更美丽”这一主题活动的园外要求,作为延伸活动布置给幼儿,倡导幼儿让我们从身边做起,实行垃圾分类,珍惜能源,保护我们的地球妈妈。
在幼儿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的重点是能对废旧物进行分类,并认识相应的分类标志;而难点在于废旧物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能分辨哪些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当然,对幼儿教育来说,目标不易定的过高,应该主要侧重于使幼儿学会简单的垃圾分类。比如可回收垃圾包括报纸、纸盒、易拉罐、矿泉水瓶、玻璃瓶等;不可回收垃圾包括果皮、烂菜叶、电池等。这些垃圾应该是幼儿在生活中可以常见的、可以理解的。还应该注意到幼儿的特点,比如碎玻璃是可以回收的,但是幼儿如果单纯学习到这点,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幼儿教育的尺度,不能盲目向小学教育看齐。
二、为幼儿创造环保环境,营造氛围
“环境塑造人”。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学习、生活、娱乐的场所,直接影响教师与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质量。我们无法想象,幼儿在一个不具有浓厚的环保内涵的自然美的环境中,怎样做到“垃圾不落地”、怎样感受到“生活更美丽”。因此,教师首先要保证为幼儿创建一个优美、整洁、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第二,教师要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举手投足往往在不经意间就会成为孩子效法的榜样,幼儿尤其如此。因此,要使这一主题活动落到实处,园内首先要达到垃圾分类,教师们首先要自己做到。第三,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实践操作和教师讲解相结合。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幼儿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说明操作在幼儿的分类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引起孩子的兴趣,在活动中,以游戏、故事,提供大量实物,让幼儿以操作贯穿始终。让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分类,在玩中说,在玩中做,充分调动起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孩子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
三、利用富于创造性、多样性的活动,将主题教育融入幼儿生活实际
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孩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身边的环境问题。老师普遍认为,结合教材对幼儿开展多样性的环保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怎样开展活动呢?首先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可以在贴近大自然的幼儿园中快乐地嬉戏,老师可以适时地、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注意不要乱扔垃圾;老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让幼儿认养园内的树木花草,制作形象可爱的植物名片,园内设置环境宣传栏、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品、废弃物品、有毒有害物品)标准和标着不同符号的垃圾箱,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类活动,将节水、节电和节约纸张等活动纳入到日常幼儿生活之中,让幼儿从小养成初步的环境道德感和资源观。
另外,在教学中我发现:电脑提供的交互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我们往往可以借助一些有游戏情节教学软件,让幼儿动手操作。目前网络上已经有一些垃圾分类的游戏,让儿童了解日常生活垃圾中那些是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有害垃圾,帮助儿童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比如老师可以利用数码投影,请孩子到前面来,当游戏里出现电池、香蕉皮等各种各样的垃圾,小朋友们通过鼠标选择分到哪种垃圾篮子里,分对了,游戏就会表扬小朋友,分错了,游戏则会鼓励幼儿再来一次,老师也可在这时鼓励其他孩子帮助做错的幼儿。幼儿往往对这种操作非常地感兴趣,电脑产生的立即反馈信息让幼儿了产生极其浓厚的学习气氛,幼儿在这种鼓励式的氛围中有了自信心及强烈的学习欲望,有条件的孩子在家里也可以进行巩固练习。
四、走出校园,扩大教育成果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5岁是儿童很多习惯养成的最佳期。不过,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我们的环保教育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幼儿园内,应该走出校园,把环保教育切实融入孩子的生活中去。我认为孩子应多到室外活动,应鼓励幼儿把在园内学到的知识教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教给身边的其他小朋友;鼓励幼儿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实行“少用塑料袋,多用环保袋”、“垃圾分类、回收”等环保行为;鼓励幼儿不仅在幼儿园、而且在其他地方都要做的一样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自觉地自制物品的兴趣,把“垃圾不落地,生活更美丽”这一主题活动推向高潮,使幼儿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把垃圾分类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继续进行,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环保小卫士”,这必将对孩子日后产生深远的影响。
【结语】
幼儿园活动中的有机渗透,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家、园、社会三方配合的全方位培养,使幼儿接受的环保教育从表象深入内心,逐渐成为孩子的良好行为和自觉习惯。“垃圾不落地,生活更美丽”这一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的顺利实施,不仅是对幼儿教育的成功实践,也对成年家长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值得幼儿园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