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夏日产后易发生这四种危机

互联网 2016-07-27 16:32:44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炎炎夏季,对新手妈咪来说,可是不小的挑战!闷热的天气让人难熬,防暑降温却难以随心所欲,如何让夏季的产后恢复更为安全而舒适?

  危机1褥汗

  产后出汗多,特别是在睡眠中和初睡时,新妈咪衣服、被子都被汗水浸湿,这是产后机体的生理变化。分娩后体内雌激素水平很快下降,身体其他各系统包括内分泌的功能也都逐渐恢复到非妊娠状态,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电解质也随之被排出体外,这样才能减轻其心脏的负担,有利于产后身体的康复,所以才会有产后多汗的现象,尤其在夏季,温度高,使得排出的汗更多。产后褥汗使得新妈咪的毛孔总是处于张开状态,出汗时毛孔张开,抵抗力降低,易受风寒,容易引起感冒和关节疼痛,尤其是遇风会觉得全身湿冷。

  应对策略:出汗后容易招致风寒侵袭,发生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多次出汗后,汗液中的代谢废物和皮肤表层的脱落细胞混杂在一起,容易引起感染,及时洗澡对新妈咪健康十分有益。科学洗澡有必要,分娩后2~5天便可以洗澡,每周至少1次。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每次5~10分钟即可。室温20℃为宜,淋浴水温调节至34℃~36℃,不要贪凉洗冷水浴。不宜洗盆浴或在大池洗浴,以免不洁澡水流入生殖道,引起感染。洗后尽快将身体上的水擦去。

  专家提醒:太阳不是很烈的时候,妈咪可以在窗户玻璃后晒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仅有杀菌的作用,帮助缓解身体发汗后的凉湿感觉。同时要小心病理性多汗,尽早到医院找医生进行科学调养。

  危机2中暑

  温度高的夏季,有的妈咪产后为“避风”采用“捂”的方式,这并非科学的方式。因为紧闭门窗,衣着严实,此时若长期处在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体内余热不能及时有效地散发出去,就会严重影响机体的散热机制。妈咪容易发生产褥中暑,表现为口渴、多汗、皮肤湿冷、四肢乏力、恶心、头晕、耳鸣、眼花、胸闷、心悸等症状,严重者可造成嗜睡、谵妄、抽搐、昏迷等现象。如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肺水肿、脑水肿等而死亡。

  应对策略:正常的室内通风并不是造成产后风的原因,产后防“风”,关键在于预防外感风寒。要保持室内清洁、舒适,室温不要过高或过低,这样妈咪和宝贝才会感觉更舒服。在无风、日光充足的时刻开窗换气,每天保证不少于20分钟。夏季开窗换气时间可以安排在上午10点钟以前或者太阳落山后,以避免热气进入房间。

  专家提醒:虽然房间通风换气是科学的,但是对于妈咪来说,小心防风也是需要重视的,新妈咪的床不要太靠近窗或正对窗口,换气时最好让妈咪和宝贝先到另一个房间,以免被风直吹。

  危机3贪凉

  因为天气热,加上妈咪产后汗多,最喜欢凉爽,可是贪凉之后引发的健康危机是个巨大的麻烦。妈咪要注意,无论是空调还是电风扇,都要讲究方法,避免直接对着空调或电扇。空调的冷空气不能直接对着妈咪吹,同时室温不宜降得太低,以免孕妈咪走出空调室时骤冷骤热,引起血管突然收缩扩张。电风扇的风吹到人体皮肤上时,汗液蒸发作用会使皮肤温度骤然下降,导致表皮毛细血管收缩,血管的外周阻力增加,尤其是头部因皮肤血管丰富、充血明显,对冷的刺激敏感,故易出现头晕头痛、疲惫无力、饮食下降等不良反应。

  应对策略:室内温度以27℃为宜,有利于妈咪休息、睡眠和增进食欲,也有利于宝贝健康地生长发育。可以适当使用空调和电风扇,空调的温度不要设置得过低,以防受凉感冒。同时,要小心躲开空调的出风口,睡觉时,需要把空调温度再适当调高一些,或者设置为定时关机。在炎热、闷热的天气要尽量少出门,避开高温的时段和阳光。

  专家提醒:夏季坐月子,有些新妈咪特别想吃一些生冷食物,比如冰淇淋、冰镇饮料等。冷饮能使胃肠血管突然收缩,胃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甚至引起胃部痉挛,出现剧烈腹痛现象。产后过早食用这些食物,不仅会影响牙齿和消化功能,还容易损伤脾胃,不利于恶露排出。包括刚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一些饭菜,新妈咪最好在充分加热后再食用。

  危机4感染

  新妈咪产后容易大量排汗,乳房还会有奶水溢出,阴部还有恶露,大量的病菌还有可能乘虚而入,引起各种感染,如皮肤、乳腺、外阴、腹部伤口的感染,以及生殖器官、泌尿系统的上行感染等,如毛囊炎、子宫内膜炎、乳腺炎等,甚至会发生败血症。

  应对策略:如果身体不适,虚弱或者伤口未愈合,可以改为擦浴。用毛巾轻轻擦拭流汗较多的地方,夏天可早、中、晚各擦一次。平时要每日洗洁外阴,外阴有未愈伤口时或恶露多时可用清洁水冲洗;每次大便后也要及时清洗。

  专家提醒:选择宽松的衣服,以吸收汗液的质地为宜。出汗后要及时擦干,衣被湿了应及时更换,身体时常保持洁净干燥。衣裤一定要勤换洗,特别是内衣和内裤,最好每天更换。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