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疾病及其判断
心理疾病又称心理障碍、心理异常。它与心理健康正相反,是指儿童大脑功能发生故障,心理不能反映现实,在言语、行为和情感上出现多种歪曲现实、无中生有的反常表现。
我国3-15岁的孩子中,有5%-15%存在着心理疾病,某些大城市12-15岁的初中生心理异常者超过20%。儿童心理疾病分为两类,一类为非精神病性心理异常,又称心理偏异;另一类为精神病性心理异常,又叫心理变态。
一、心理偏异
据调查,我国儿童心理偏异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
1、智力落后。智商在69-50之间,记忆不牢,经常丢三落四,不会思考,学习成绩极差。
2、依赖性格。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凡事都要依赖别人。
3、放纵行为。任性固执,不听别人批评劝解,稍不如意就大吵大闹。
4、逆反心理。成心与父母老师“对着干”。
5、情绪低落。对任何活动都缺乏热情,厌学、厌世、厌与人交往。
二、心理变态
心理偏异若得不到矫治,就有可能发展为心理变态。儿童心理变态有以下几种:多动症、抽动症、焦虑症、恐怖症、失眠症、攻击症、嫉妒症、贪婪症、懦弱症、性过敏症等。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心理异常:一是心理与行为是否协调一致,二是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是否协调,三是心理特征与年龄阶段是否相符。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心理异常的表现,又做不出准确的判断,就应该及时请教心理医生,多关心、引导孩子。既不可置之不理,也切不可随意给孩子扣上患“心理疾病”的帽子,以免加重其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