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全国站

在主题活动中实践“活的教育”(2)

2016-10-27 15:34:24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又如:小班幼儿的思维带有很大的直觉性,离开了一定的具体事物的感知,他们的思维也就会随之停止或转移,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见异思迁”。小班幼儿刚来园时,往往不会用餐具,进餐时,有的用手反拿勺子,有的干脆不用勺子,直接用手拿着吃。针对这一现状,于是,我们在生活区内放入了用“小箩筐和动物脸”制作的各种“动物宝宝”,又提供了小勺子、红枣、黄豆、绿豆等材料。颜色鲜明、形象生动的“动物宝宝”吸引了孩子们,他们争着喂“动物宝宝”吃东西,喂时嘴里还说着“大熊猫我喂你吃枣子,要把核吐出来。”稚嫩的言语,让人忍俊不禁。其实,在喂“动物宝宝”的同时,孩子们已不知不觉地学习了使用小勺子。

  当然,幼儿的发展是存在着各别差异的。我们在提供材料时,遵循了层次性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材料的“游戏化”、“趣味性”,年龄偏小的孩子尤为突出。由此,我们感到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材料的投放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兴趣,以及学习效果。

  三、拓展与主题相关联的多元化的“活方法”

  陈鹤琴在方法论上提出一个基本方法,即“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这种以“做”为中心,并使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方法论精神,实际上是贯穿其所有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的。他要求教师要把学生从片面的知识灌输中解放出来,让孩子自己做、自己想、自己观察、自己实验、自己去发现这个世界的奥秘;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利用各种艺术化教学手法进行适时启发和引导,并与学生一起研究探讨和反省自己,以求得教与学的共同进步。

  鉴于幼儿必须在自主、自由的环境中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体验与尝试的成功,进而得以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在主题活动中我们进行了多元化的“活方法”实践研究,旨在使幼儿在全面参与的各项活动中,亲身感受主题活动的乐趣,获得自由探索和学习的机会,最后实现和谐发展。如我们在布置“春天”这一主题内容时,有幼儿提议在墙饰上增加一棵柳树以表示春天,幼儿制作后发现在初春柳树只有小小的嫩芽,于是将“柳枝”上的柳叶换成了小小的“嫩芽”,等到春天慢慢走近,“柳树上的嫩芽”也终于变成了“绿绿的新叶”。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了主题意识,这也表现了参与式活动的自我调节的特性。又如,我们时常发现小班孩子们用好材料后随意乱放,当游戏结束后,总要老师重新整理放置,为此我们开展了“玩具宝宝的家”的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中,教师除了通过故事、儿歌等小班幼儿喜欢的活动,培养其生活习惯,更多的是通过家长的互动参与,提供“宝宝的家”,“找找宝宝的玩具”、“宝宝真能干”等家庭录像资料,让幼儿在接触同伴的生活,了解同伴行为习惯的基础上,进一步懂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同时我们又在幼儿的游戏生活中,注重环境的创设,为了便于幼儿在操作时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也便于有序地自主地整理,我们将第一次放的材料在篮子上帖上一个“☆”,相应的位置也帖一个“☆”,由浅入深地编上“☆☆”,“☆☆☆”,现在幼儿活动时都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取放材料,幼儿都知道了,一个五角星要和一个五角星做朋友,用好了要放回原处,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已初见端倪。

  探索和实践证明:在主题活动中实践“活的教育”需要的是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究和发现、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在活环境、活材料、活方法的深入研究下,不断丰富和完善主题活动课程,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更需要教师用心、用智慧去创造。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
Baidu
map